第七十三章 商议

样样稀松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南宋英豪传最新章节!

    通过历史上的借鉴,孟九成看清了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那便是不必急于求治,不必追求尽善尽美,只要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大多数都能获得实际利益,便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

    也就是说,痛苦的根源不可能消除,但却只能集中在尽可能少的一部分人头上。

    说白了,争取大多数,孤立少数,这便是孟九成最简单的手段。

    他要在强权失去控制能力之前必须收到改革的成果,才能取得改革得利者的拥护以加强和继续自己的事业。

    所以,有反对,有批评,但掀不起大风浪。几只苍蝇叫,又岂能阻挡孟九成边改革边前进的步伐?

    没错,在厮杀的血浴中,在遍地的狼烟里,一个伟大的帝国正在混乱的大地深处孕育、成长、壮大,使劲地挣扎,谁也无法压抑住这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它在黑暗里一脚又一脚狠狠地踹着坚硬的时空之壁,石屑簌簌而下,地面开始龟裂,山林开始颤抖,海水开始沸腾??????

    嗯?嗯!现在还只是孟九成的意淫而已,到底是梦想成真,还是折戟沉沙,也只有老天才知道。

    在海州呆了数天后,孟九成和杨妙真开始折返回家。所谓的家,便是设在密州的府宅。

    地盘在变化,孟九成作为最高决策者,所住何处也就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离北面的防线近一些,更方便指挥调度;离青岛商港近一些,随着商人的增多,一些措施的调整也能很快得到回应。

    而作为最为稳固的根据地核心——莒州,便是朱明在坐镇。在这里建校立院,也是最为安全。

    于是,返回密州的途中,孟九成又到莒州去了一趟,与朱明商议要推出的诸项政策。

    到了莒州,孟九成在朱明那里竟然见到了一个熟人,也是一个意外的人——方琛南。

    方琛南本是完颜伯德的幕僚,被孟九成的假归降所骗,在孟九成所派人员的“保护”下,在根据地内行走观看。

    万万没有想到,刚刚过了几天,完颜伯德便兵败身死,方琛南也立刻没了原来的待遇。

    “保护”还是有的,却没有了自由。方琛南虽然没被关进大牢,也形同羁押软禁。

    好在朱明曾任金国官职,与方琛南有过一面之交,觉得他也算是个人才,便召来在自己手下听用。

    方琛南也没办法,便这样混了下去。但随着红巾军的屡番获胜,以及根据地治理的日见成效,他原来不情不愿的心思,却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其实,培养地方政务官员的事情,朱明一直在做,也有过开书院的想法。只是财政不宽裕,并没有马上实施。

    而孟九成这次提出来的,却比开书院更宏大。村村设书塾,适龄儿童人人要念书。光这个设想,就足够惊世骇俗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读书人都是一种尊荣的称呼,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更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而且,女子不能入学,商贾、部曲、奴婢等人群不能入试。古代教育普及率低下,也与社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在北宋时,社会阶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古而有之的良贱制度已经完全动摇而不能够成立了。

    到了南宋时期,刚性的良贱制度已经基本消亡,剩下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观念中形成的良贱之分而已。

    “不问良贱,考试合格则可入书院学习?”朱明捋着胡子,表情并不惊讶。

    孟九成便出身微贱,以后还要招揽吸纳很多的义军,也多是社会底层出身,从事百业。这样一来,良贱自然要淡化处理。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九成坦然答道:“孔夫子亦曰:有教无类。”

    朱明笑了笑,说道:“既是先贤所云,倒也无可厚菲。崇儒术、兴学校,亦是安定民心之善法。”

    安定民心的善法?孟九成倒是有些想不通,尽管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

    比如应纯之,到任楚州之后,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带领属员把一座破败的庙宇整修成儒学校舍,通过此举来安定民心。

    只是孟九成不明白,建学校与安定民心到底有多大关系呢?当然,朱明既然给提高到这个层次,他也乐得接受。

    “至于村村设书塾,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朱明转而说道:“首先是师资力量,上哪去找那么多的老师?既便人员数量够了,可他们是否愿意在村中教学呢?”

    没有功名,只能赚到不愁吃喝的钱财,这确实不是一个读书人的理想。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困难。等到教育普及了,有资格教孩子的还能少了?

    “我觉得可以考虑给予功名,或者是一段时间后能有做官的机会。”孟九成对此也有想法,不过是钱财或其他方面的鼓励罢了。

    “不可,不可。”没等朱明说话,在旁听着的方琛南忍不住出言反对,“既有功名,就有俸禄,哪怕是只够吃饱肚子的。如此,岂能满足,岂能安心任教?”

    孟九成笑了笑,说道:“既要他们教书育人,又哪能亏待了他们?功名、俸禄可算是酬功,算是衣食无忧、安心教书的基础。至于以后的个人发展,如果有本事,我倒还真希望他们能不断进取。”

    朱明点了点头,说道:“我看功名、俸禄可以暂时不提,只用钱粮来招募,若是事情不顺遂,再加码也不迟。”

    “朱大人此言正是老成之见。”方琛南立刻表示赞同,说道:“功名是寒窗苦读得来的,岂能轻易给予?”

    孟九成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

    这就象孟九成实施的惠民之政,总有些余地留待日后,而不是一步到位,再无施恩的空间。

    人哪,就没有满足的时候。由低向高、由坏向好发展,自然是一片赞声;而一旦削减待遇,便立刻产生愤懑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