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青蛙的死法(上)

午后方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一品富贵最新章节!

    宋九的不作为,古通判一颗心更加安定。

    然而没多久,他的心又提了起来。

    消失许久的郭二再度出现了,但他不是一个人返回江州城的,与他一道来的有很多人,包括潘家,郭家,韩家,符家,石家,高家,甚至有几个衙内亲自来了江州,包括潘惟固。

    这些年在宋九带领下,他们发了一笔财,从河洲到广南,再到海外。

    宋九最看重的是海外,其次是广南,最后才是河洲。他们最看重的是河洲,其次广南,最后才是海外。因此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宋九将视线向海外关注,多数衙内却向广南关注。

    河洲分钱虽多,但只有三十几年辰光了,以后就要交给朝廷。广南的产业才是他们真正的产业。因此将重心渐渐投入到广南。

    大批衙内派人进入广南,有利有弊,弊的地方避免不了会与当地的豪强产生一些冲突,但这个弊恰恰是宋九想要的。同样是豪强,两者的凝聚力却是天壤之别。

    利的地方更多。同样是投入,一种是赵承宗那种短平快,利用权利强行的剥削式投入。一种是高投资,长线投入。通过河洲,后者的投入让更多的人接受。

    宋九离开广南,影响力还在,不仅是甘蔗,棉花,诸多衙内在宋九指导下,开始试种一些南海来的香料,茶叶,桑蚕,以及一些作坊。丝茶在广南产量高,可质量不行,也没有关系,它们在中原未必受欢迎,但可以通过市舶司向海外销售。

    这种长线投入,给当地带来先进的技术,带来经济活力,提高了税务,加强了同中原的联系。

    而且因为宋九,多数衙内主动让各家管事善待百姓,作为并不是太恶劣。

    正是这些衙内投入,使广南越来越繁荣。

    宋九让郭二回京城带信,这些衙内立即派人来江州。

    但他们到来,使古通判心惊肉跳,一人好对付,然而那么多衙内,那一家衙内都有深深的背景,古通判哪里敢得罪?

    宋九“抱病”迎了出来。

    潘惟固说道:“妹夫,真让你猜对了。”

    “什么猜对了。”

    “父亲大人。”

    赵匡胤拜祖后不久,开始调兵遣将,以党进为主帅,潘美为都监,杨光义为都虞候,郭进为忻代行营马步军都监,兵分五路,郝崇信、王政忠出兵汾州,阎彦进、齐超兵出沁州,孙晏宣、安守忠出辽州,齐延琛、穆彦璋兵出石州,郭进出代州,进攻北汉。

    当然,五路大军调动,再加上准备物资粮草,以及随军民夫,离出兵还有一段时间。

    宋九感到有点奇怪。

    若是按照以前赵匡胤的用兵,皆是拿下一地,稳上几年,再拿第二地。从兵法上来讲,也就是熬兵,有战有闲,这样士兵不会成为一支疲兵。然而这次为何如此之快?

    北汉是快完了,可北汉不可怕,可怕的背后还有契丹。

    难道赵匡胤想迅速一统中原,以便确立皇储?

    宋九忽然毛骨悚然,若真是如自己所猜想的那样,赵匡义不得不动手了。而且大军北上,京城没有多少禁兵,也是动手的最好时机。

    那么今年冬天……

    京城内,赵匡美府中。

    赵匡美也在问:“皇兄,为何不让曹彬领兵?”

    “三弟,曹彬仁慈,用来征讨江南可以,但对付北汉契丹恐不行也,去年一年,我看他种种用兵,心中战战兢兢,岂能再让他用兵北方?”

    “原来如此,难怪皇兄过了许久才承诺给了他平章事之职。”

    “用兵之道,一是布置谋划,二是兵力对比,三也是运气,这是他的运气,也是我大宋的运气,故皖江口之战我军扭转。而且我也承诺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况且我是皇上,岂能不遵守承诺。故思来想去,还是给了他枢密使之职。”

    “皇兄为何不让潘美为主帅?”

    “北汉气数将尽,不足为虑,难的是以后,为何我于内库藏钱帛,想收回幽云十六州,将是一场鏖战,会持续多年。若不储备大量钱帛,到时候必然会劳民伤财,没有财力支持,说不定随时能功亏一篑。同时也要练兵练将,国家不能将用兵寄托在潘美一人身上。否则潘美若出事,国家将无将可用。”

    “倒也是。”

    “好在北方开始广种棉花,将士们渐渐不畏寒冷,能与契丹一拼了,否则想收回幽云十六州更难。”

    “当年幸好皇兄未听陶谷之言,宋九,我大宋之久也,”赵匡美道。河洲种种好处,赵匡义是将钱花下去了,赵匡美没有花,前后分红包括契股便卖,得到二十多万缗钱帛。所以赵匡美对宋九一直抱有好感。

    “宋九……”赵匡胤喃喃一声。

    他在皇宫,可以听到种种消息,不过这个消息有真有假,只能靠他智慧去辨认,不过随着宋九去江州,三拜江州城,以及其他种种的事迹也反馈到了京城。

    对三拜江州城他没有多排斥,仅是三拜,没有大肆张扬,赵匡胤也不喜曹翰的作为。

    似乎江州局势对宋九不是很妙,宋九去江州是二弟的主意。看似二弟在“陷害”宋九,不过随着诸衙内去江州,赵匡胤也反应过来,江州的恶劣局面实际仅是一种假象。

    无论古通判与张霁如何折腾,他们背景太浅了,哪里是宋九对手。

    但宋九若将江州变好了,那就是赫赫政绩,这不是巴蜀与广南,巴蜀仅是打了一个赌,况且后面还有吕馀庆、丁德裕与曹彬的支持,广南做得不错,可若没有潘美呢?

    宋九若是在江州做好了,意义截然不同。因此赵匡胤开始怀疑宋九与赵匡义之间的关系。

    赵匡胤没有多说话,无论有没有关系,问题皆不大,一旦拿下北汉,便会进一步削弱二弟势力,于是说道:“三弟,京城你也要替我关注。”

    “你是说二弟……”

    “母亲临终前曾当着我与赵普的面,再三嘱咐我以防后周之弊,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我所拥有,因此扶持二弟以防万一。我为让母亲瞑目九泉,当时答应下来。”

    赵匡美点了点头。

    这是防止万一的,但那有那么多英年早逝的人?

    大哥也没有当真,不然也不会让赵普打压二弟了。

    再说两个皇侄也大了,看样子大哥想扶德芳为皇太子,大哥还是年富益壮之时,也不急,不过北汉一灭,国家稳定,那么必须给皇侄铺路了。实际往深里说,母亲喜欢二弟,当时临终所言,也是有所偏心。这个赵匡美就不大好说了。

    但对大哥的做法,赵匡美不是很拥护,难道二哥有这么大胆子,敢谋反篡位?

    ……

    宋九病好了,病好了就要理政。

    这时的宋九不再是初来江州的宋九,古通判隐隐感到哪里不对。

    宋九做法依然十分正常。

    接手政务后,将几个主要的胥吏召集,询问政务,有的让他满意,有的让他很不满,便换掉了三个胥吏。

    没有全换,仅是换掉三人。

    古通判嘴角嚅嚅,最终还是没有反驳。若这样也要反对,那就代表着他是想要将宋九完全架空,必然就要撕破脸了,想想城中那些衙内,这个后果他承担不起。

    然而宋九动作并不大,又让几个学子察看江州郊外情况,甚至测量彭蠡湖畔的湖水深度与淤泥深度。

    仅是如此。

    陆续地有原江州百姓过来讨要房地,宋九答复还是在拖延。

    但没有几天,宋九就接到一个渔民的密报。这个渔民在彭缘湖打渔时,无意中将渔船驶到彭蠡湖深处几个沙洲。那天晚上他看到一个沙洲附近停泊了许多船只。

    于是好奇地将他的小船靠近,看到有许多人聚集在沙州上议事,他借助芦苇隐护潜伏过去,就听到一个消息,领头的人似乎叫罗大,因为不满官兵对他穷追不舍,将一些对宋朝不满的百姓聚集,准备攻打江州谋反。

    宋九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傻了,立即将古通判喊来询问:“古通判,你有没有缉拿一个叫罗大的人?”

    “我是下了捕文,此人是一个恶迹斑斑的大盗,必须要缉拿归案。”

    “惹麻烦了,”宋九将情况一说,古通判立即问那个渔民,然后拿出地图察看。

    良久让渔民退下,说道:“九郎,派官兵追缴吧。”

    “他们只是聚集,并没有立寨,彭蠡湖那么大,如何追缴?而且朝廷不欲江州多事,拿到了还好,拿不到怎么办?”

    古通判脸色变了变,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关健他心中有鬼,若是惊动朝廷,自己贪污受贿的事必然揭开,要命的那两本账册还控制在罗大手中。

    宋九沉吟一下道:“他们是乌合之众,攻打江州城多半是不敢,我就怕他们危害彭蠡湖航道安全。而且他们若大肆劫船,手中钱帛越来越多,力量也就越来越大,江州现在连一个完整的城墙都没有,到时候会真的来攻打江州。”

    “要么调禁兵过来吧。”

    “朝廷仅在南亭驻扎两营禁兵,还非是水军,茫茫彭蠡湖如何得行?并且朝廷将要对北汉用兵,若是江州出了大事,你我皆承担不起。”

    “朝廷要对北汉用兵?”

    “恩,这事儿……”宋九想了许久,说道:“我们去看一看城外三营厢兵。”

    两人出了城,观看厢兵,这三营厢兵皆是临时组织起来的,老弱病残的一大半,一是劳役,二是震慑,至于战斗力,宋九看后不由地摇了摇头。他沉思良久后,说道:“只能再组织一批厢兵了。”

    “九郎,没有那么多人手啊。”

    “有,德安。”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