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七章 大迁移

天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铁骨最新章节!

    七月十日,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短暂历史上第二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大迁移开始了。

    第一次迁移是三八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日军的入侵,数以万计的远东民众被逼从远东的滨海、哈巴罗夫斯克等地,顺着西伯利亚铁路线,迁移到了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等地,少数家庭分到了田地,大部分人家都住进了矿山和工厂区,除了未成年人可以享受优待,进入各级学校学习外,不管男男女女都得从事劳动。

    这一次迁移的规模,比起第一次还要壮观,当然出现的问题也更多。

    柳申科夫回到斯维德洛夫斯克,立即举行政治局会议。当他提出让民众自己抉择自己的未来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中〗央〖书〗记处〖书〗记皮达可夫大声抗议,称这是对〖革〗命事业的可耻背叛,任何的思想动摇都必须坚决予以制止,更不要说由苏维埃和军队出面组织了,政务人民委员罗森戈尔茨、宣传人民委员邱巴尔、经济人民委员哈列普斯基等人都支持皮达可夫的意见。

    柳申科夫冷笑着说在这生死关头还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吗?当初宣布远东独立的时候,逝去的布柳赫尔、布哈林以及李可夫等领袖,曾经给民众许下了美好的承诺,现在什么都没有做到,这让作为曾经的决策者之一,感到非常惭愧。柳申科夫提醒:没有这些各位口中所说的叛徒的支持,就不会远东苏维埃的存在,或许在座大多数人都已经躺在墓地里了。

    皮达可夫脸涨得通红,站起来拂袖而去。其他政治局委员或者是良心现,又或者是迫于柳申科夫的巨大压力,同时鉴于出席会议的瓦西里、互林两位军方委员也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柳申科夫一边,全票通过了柳申科夫提交的议案。

    随后,远东苏维埃政府和军队,便紧急行动起来,利用收音机、报纸、传单等进行不间断宣井,还有载着高音喇叭的车辆开进乡村、矿山和工厂区,把选择权交给民众。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两千多万远东民众中,有六七十万选择了移民,其中由滨海地区迁移到西伯利亚及乌拉尔的民众中,绝大多数都选择加入南华国籍。

    远东苏维埃独立伊始,下辖一千一万人口,随着军队的急速扩张,以及三八年初部分工厂企业迁入蒙古,人口迅速萎缩到九多万,第一次大迁移时,除了三多万老弱撤退不及留在了远东,尚有五万远东民众退到了西西波利亚和乌拉尔,随后随着战争的消耗,壮年男子几乎消耗一空,人口剩下四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妇孺。

    这次有三七十万远东民众选择加入南华,另外还有三万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民众,也担心斯大林秋后算账,选择离开长期生活的地方。

    西西伯利亚的居民,大多是十月〖革〗命后欧洲地区的地主、富农和反对集体化政策的反动分子,他们迁移到这里后,被约束在集体农庄里,接受劳动改造,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后来远东苏维埃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对现政权有了一定的忠诚,但若是再回到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状态中,谁也不愿意。

    作为曾经的阶级敌人,这些人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非常担心,现在见有离开的机会,也都选择了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一般来说,如此规模的移民,注定是混乱不堪,甚至可能导致治安及犯罪事件暴增,但由于军队出面维持,同时在国境线另一边,也有军队接应,初时一切还算顺利。

    时值夏季,不用担心西伯利亚严寒的困扰,延绵不断的迁移人群,从边境线附近的地区,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乌拉尔,如果从卫星上向地面看的话,会现极为壮观的景象。

    七月十二日,大迁移进行两天后,斯维德洛夫斯克机场。

    柳申科夫心情沉重地送妻子和女儿登上飞机舷梯,目送客机从跑道上缓缓起飞,慢慢消失在南方的天际,与同样来送别亲人的互林、瓦西里几名将帅相视一眼,坐上了同一辆返城所吉普车。

    车队启动,前后四辆军用卡车,保护着中间四辆吉普车,向城里开去。远东军总参谋长互林大将苦笑着道:“莫斯科方面还没宣布我们无罪呢现在咱们把老婆和孩子送走,估计又要被扣上一顶悲观主义和逃跑主义的大帽子!”

    叶戈罗夫离职后,由南线萨拉托夫返回斯维德洛夫斯克的瓦西里大将,暂时出任军事人民委员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职务,而互林则成为了全军总参谋长,两人一起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大权。

    瓦西里一脸倦意,摇摇头道:“不这样又能如何?我们都知道这一次肯定是凶多吉少,难道要家人陪我们一起送命吗!

    “不过叶戈罗夫倒也争气,在临危受命的情况下,三天前,硬是把处于德军包围圈内的西方面军十一万多人给带了出来,德军将明斯克军队全歼的企图受到挫折,有利地支持了后方斯摩棱斯克战线的防御力,说不一定还能起适的反攻,以支持和策应其他战场!这是德军自前年起战争后第一次没有实现战略意图,希望叶戈罗夫的这场胜利,能够在一定程上改变斯大林对我们的印象,不至于让我们白白去送死!”

    “难啊!”

    柳申科夫叹了口气:“我们是必须要被当做消耗品清除掉的,否则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如何巩固他的领导与核心地位?可怜的皮达可夫等人,以为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斯大林就会感恩戴德。他们也就转危为安。他们却不明白,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一贯正确的斯大林同志威信的一种巨大威胁!

    “罢了。罢了,木已成舟,这些不用再多想了,送走了老婆孩子,心情放松了许多。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送无辜民众离开,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说到底,我们还是军人,玩弄政治非我们所长”

    谈话间,车队已经驶入了城市的街道,这时斯维德洛夫斯克城已经乱了,马路上到外是行色匆匆的人潮,车子被拥挤的人流阻挡,行驶缓慢。

    “哒哒哒”

    就在这个时候火车站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

    柳申科夫心一紧,连忙吩咐司机把车停靠在街道边,跳下车,对一脸惊讶的瓦西里及互林道:“你们先回去管好军队,我带人去火车站看看。现在这么乱千万别出什么差错!“瓦西里想跟着下车:“我是三军总司令,还是我去”

    柳申科夫止住了他,摆摆手道:“别和我争了,这个时候,你们俩比我重要!放心,我会带着警卫去!”

    说完柳申科夫转头吩咐站在身边的副官,很快从后面的军用卡车里跳下十五名战士,跟在柳申科夫身后向火车站方向走去。

    “嘟”

    火车头汽笛长鸣,一列加挂了十多节车厢的火车缓缓地驶离了车站。

    不过,想上车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便是在火车已经启动并逐渐加速,仍然不断有人试图靠近火车,抓住一切可以借力的东西,拼命地向火车上爬。

    而在外面,依然有大量人涌向火车站,根本就不管士兵的一再警告。

    柳申科夫赶到车站,看到是在车站执勤的士兵朝天鸣枪示警,使得人们保持冷静,这才稍稍放心,随即找来车站领导,询问详细情况。

    车站站长是一名老布尔什维克,五十出头的样子,额头已经秃顶,苦笑着说:“乱了,全乱了,原本只是部分人选择离开,但后来看到亲戚邻居搬走了,人们逐渐产生恐慌情绪,也跟着选择了迁移。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这里,整个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都在生同样的事情,此前登记要走的人,政府基本上都安排了火车、汽车,至少也安排了和马拉车、牛车等一起南下,现在这些新加入的人,由于事先没有规划…,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铁路上,认为只有南下的火车,才能把他们带出困境。

    “但火车的运力就这么大,所以我们只能优先安排有票的民众登车,不过这刺激了那些没票的人,所以就出现现在这种强行登车的情悔”

    站长的话语未落,又是一阵枪声传来。

    柳申科夫转头望去,只见一列火车缓缓靠站,车站里的人不管有票没票,疯狂地向前涌动,士兵们手牵手堵住人流,但人潮涌动转眼间抵挡不住,于是站在后面的士兵,只能拿起机枪,再次向天空射击。

    枪声威慑了大多数人,很快人群便自动地让开道路,那些持有车票的人终于可以先行上车。

    等有车票的人登车完毕,其他人再次疯狂起来,士兵们大致估量着放了五六人进去,见还可以容纳人,又放了几人,这下火车里基本上没有空间了。

    这些士兵也不客气,或者手推,或者脚蹬,一个个把这些人向车上塞,很快每节闷罐车厢都涌上了无数人,车厢内几乎没有放脚的地方。

    一列火车能够搭载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很快就连火车顶部都坐满了人,火车终于启动,缓缓出站,许多抱着孩子的妇女,使劲地向火车招手,车里车外,哭喊声一片。

    眼前的场景,让柳申科夫深深地被触动了,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一行浊泪滚滚而下。

    斯维德洛夫斯克城南的军营里,由五十辆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正在向下卸货。

    这次大迁移,有近半的人需要步行南下,必须在沿途布置大量的供应食物的瓣棚。

    当然,粥棚里供应的并非是米粥,而是添加了盐巴、葱huā和油脂混着块状番薯的土豆泥原则上需要凭票领取。

    南华这一两年在中亚地区种植土豆和番薯获得丰收,因此主动拿出一笔粮食,由远东苏维埃政府和军队组织人手烹饪以满足沿途迁移民众需娄以距离南华边境最远的北乌拉尔的雅尔城为例,由这里向东南方向的南华边境迁移,大约需要步行一千二公里,按照每天四十公里计算,需要huā费一个月时间。当然,通常安排步行的都是家里有牲畜的人家,一方面这些人家舍不得丢掉牛、马等畜群另一方面,这些牲口绑上板车便是很好的运输工具,可以大大减少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压力。

    不过,步行最为麻烦的就是食宿问题了。为了减少移民的顾虑,在出前,远东苏维埃政府便以家庭为单位,按照一日三餐、共三十天计算每人派九十张餐饮票,凭票在路上领取食物。

    南华的车队卸完粮食后,便开往军营旁的汽车运输站,用去一小时时间,满载着拥有汽车票的民众踏上了归程。

    这时,城南的一个街口,一个三十多岁的金男子,不停地向路过的人求救,但人们逃难要紧,没有一人驻足帮忙。旁边街道转角的房檐下一个女人蜷缩着躺在地上,不断地呻吟和叫喊,她的身下流下了一滩鲜血。

    就在这时金男子看到北面的街道开来一列车队,已经陷入绝望的他突然冲到路中间拦住了车队前面。

    为的汽车出尖锐的刹车声,随后是一串刹车声响起,这时男子才看清楚,卡车车头飘扬着一面五爪金龙红旗。

    副驾驶位跳下一名身着迷彩的军人,冲着金男子呵斥道:“怎么回事?你知不知道差点儿酿成了车祸?“军车的车厢后面,站满了准备撤离这里的本地民众,他们七嘴八舌指责男人的不是。

    “对不起,可是我实在没办法了,求求你们,请帮帮我,我的妻子正在分娩!”金男人如同见到救星一般,直直地跪倒在地,大声恳求着。

    “啊!?这”军人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

    这时,后面一辆军车上下来一名军官,他走到男人面前看了两眼,又走到那个不断哀嚎的女人身边,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转过头吩咐!

    “他们既然选择了南下,就是我们南华的公民,我们不能眼睁睁见死不救。赶紧去问问,迁移的这批人中,有没有医生和护士,先确诊一下,如果是真的分娩,就让其他人挤一挤,把他们俩抬上车,便走边接生。”

    “是!”

    很快,两名曾经在军区医院担任护士的俄罗斯女孩确定这名妇人动了胎气,提前分娩,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孩子的头了。后面车里的人,很快便知道前面生了什么事情,人性的光辉在这一刻展露,原本就很拥挤的卡车,硬是腾出了半辆车的空间,随着分娩妇人和她的丈夫上了车,车队恢复行驶,两名护士便在这种颠簸的状态中给妇人接生。

    两小时后,车子已经来到南面的卡西诺镇“哇”的一声响起,一条新的生命来到了世间。

    抵达边境检娄站,在进行人口登记的时候,孩子的父母给这名女婴取名“华恩”意思是要孩子永远记住南华政府和军队给予的恩情。

    南下的火车,行驶在肥沃的黑土地上。

    由于时值盛夏,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污浊不堪,当火车路过一些小的站点时,减速避让其他火车,铁路两边便有人像疯了一般试图挤上列车,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有幸运儿如愿以偿,跳上了列车。

    尽管车厢里已经非常拥挤了,但人的适应性超强,总能在相互调整中空出一些位置,以便让别人和自己舒服一些,而这些空位,便给那些沿途不放弃的人一个搭便车的机会。

    车窗外面,大片齐整的田野,若一块块绿宝石,飞速地向后退去。

    现在是七月中旬,西伯利亚的农业种植,一般是以小麦为主,这里无霜期只有三到四个月一般种植一季现在正值小麦抽穗的时间,原野上露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本应让人心旷神怡才是。

    可是原野上随处可以看到冒着黑烟的难民聚集点,以及远处马路上滚滚向南的人流,使得人们的心情普遍低落,车再里甚至传来“嘤嘤”的哭泣声。

    “看火车飞奔向南方,在凄楚的河岸上,人们低垂着头颅,忧愁地轻声歌唱为什么独自忧伤为什么深深地叹息眼看着佳节将来临,心上人不再属于我”

    不知道是谁唱起了改编的《三套车》,歌声雄浑苍凉,让人为之心酸落泪。

    路基边一闪而过的电线杆,仿佛不知疲倦站岗的哨兵,火车高速地向南行驶着,奔向未知的未来。

    这个时代的特罗伊茨克并不是后世莫斯科州的那座城市,而是位于哈萨克边境的一个小镇。

    按照南华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在两国接壤的西面及西北面,以乌拉尔河以西、以北一公里为界,这样包括契卡洛夫、奥尔斯克、

    马格尼、特罗伊茨克等城市便直接纳入了南华的版图。

    由这座特罗伊茨克镇前往西伯利亚另一个中心城市车里雅宾斯克,仅有一五十多公里,距离乌拉尔及西比利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斯维德洛夫斯克城,也仅有三七十公里,火车行驶四个多小时便可以抵达!

    因此,位于有着铁路连接的两国边境线后方的特罗伊茨克镇便成为接受移民安置的重要地点。

    早在赵瑞赴任中亚军区司令,便遵照安毅的命令,派遣工兵部队到边境线有着铁路连接的重要城市,扩建飞机场、火车站、汽车停车场以及能同时容纳数万人入驻的难民营,其中便有特罗伊茨克镇。

    现在这一切,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随着七月十一日第一批移民进入边境地区,南华政府移民局、中亚军区政治部以及情报等部门便全力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按照预案进行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人流较少,还能做到随时把入境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向预先规划…好的地方进行输送。但是,到了后来,迁入的移民越来越多,除了部分体质较弱急需救治的人住进了难民营,其余的人则向后方的库斯塔纳、卡尔塔雷、奥尔斯克等地分流,然后再进行转运。

    与此同时,乌拉尔斯克、契卡洛夫、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塔塔尔斯克等边境移民接受点,迅速被移民所充斥,虽然到目前为止,中亚军区、蒙古军区及武警总队先后出动了二十万军队执勤,维护治安及秩序,并派出三万政工干部参与登记注册及管理,但人力方面依然捉襟见肘。

    在此情况下,在特罗伊茨克镇实地考察并指挥迁移及分流任务的安毅,立即下达命令,从入境的青年男女中,组织“自愿者”进行管理。

    “自愿者”纳入政治部门管辖,登记造册后,将来在分配工作时可以优先进行考虑,甚至有机会担任南华的公务员,立即引来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由于苏联的“义务教育”制,青年人的文化素质都比较高,很快一支规模庞大的“自愿者”队伍便建成了,他们配合军队及政治干部,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各处的秩序很快便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就在安毅思索如何才能确保华族的优势地位,顺利融合这些俄罗斯人时,突然得到急报,南京政府〖中〗央军以及地方军两多万人,在五万美军及菲律宾军的配合下,于中原地区与日军开战。

    大变即将生,请求安毅即刻回京主持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安毅把移民迁移与安置重任,交给了赵瑞及黄应武”丁嘱他们一定要把这些俄罗斯人分配到不同的地区,以稀释人口。

    如果某一地区俄罗斯人超过四分之一的安置标准,而暂时又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分配,不妨根据各处工厂的实际需求,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再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