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农门状元最新章节!
陆敏之坚持不见外客,不到处走动出风头,这让他在“神童”的称号之外,又多了个“小隐士”之名。
加上“小门神”陆小琼的镇守,以后的两年多,来陆家求见神童要收徒要招婿的人也渐渐少了起来,让陆敏之更多了些清净。
除了“隐”在家里和进山打猎外,以后的两年多直到陆敏之快长到十岁,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程家湾程秀才家了。
读经书时遇到的一些疑问,姐姐陆慧芝也不是很懂,或者她解释了陆敏之还是有疑问时,陆敏之就会去程家湾找程秀才,诚恳向他请教。而每次陆敏之去,程秀才也都热情相待,旁征博引耐心解释,让陆敏之明白经书中微言大义。
程秀才解释时,他并不像陆慧芝一样只有一种解释,而是引用诸家大贤人对经书的注解,让陆敏之自己去比较这些注解,最后自己思考得出答案。有时候陆敏之比较诸家注解后,还会触类旁通提出一些新想法,也让程秀才击手而叹。
每次去程家,程小艾也像过节一样高兴,并准备好多好吃的东西留给陆敏之吃,陆敏之一时吃不完那么多,她又让陆敏之带回家给姐姐妹妹吃。
而程秀才的夫人徐娘子,刚开始陆敏之去她家时也是不冷不热淡淡的,后来也逐渐热情了起来,经常拉着他问长问短。还给他做了一套细布长袖圆领袍的衣服。只是那衣服,陆敏之委婉拒绝了。
为了回报,陆敏之打些野禽野兽时,也常会提一头两只去程家。现在陆敏之也只有这个回报方式了,给钱他家是肯定不会要的。
姐姐陆慧芝曾说,要考上童生秀才,至少所有的经书的攻读要达到第三层:明晓大义。快十岁时,经过三年多呕心沥血的攻读,陆敏之终于四书五经九部书都攻读完成到了第二层“默记背诵”的层次,但离“明晓大义”还差一些。特别是五经中的《春秋》和《易经》这两部,刚开始简直像在读天书,那些字单个看起来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瞎了。
后来《春秋》带着《左传》读,《易经》带着《易传》读,才稍微明白一点点。但要做到每一篇每一句的大义都能明了,那还差了不少。
不仅是陆敏之自己,姐姐陆慧芝,顾嘉文顾猴儿都怕读《春秋》和《易经》,不仅是这两部“经”怕读,连为这两部“经”所作的那些“传”也怕读。
据顾猴儿说,千古以来能真正读懂那那两部书的人屈指可数,就像姜子牙、张子房、诸葛孔明、袁天罡、李淳风那几个人一样,读懂了就有经天纬地通鬼神之力,其他人能读懂三、四层就不很错了!所以他顾嘉文读不懂算是很正常。而考科举秀才,对那两部书只要读懂一层就算“明晓大义”,可以过关了。
经天纬地通鬼神之力?听顾猴儿说得那样神乎其神陆敏之也懒得理他,自己什么人,21世纪过来的青年啊能被他小猴儿忽悠!不过说《春秋》与宋朝的开国建立,文臣地位的确立以及理学道统的传承皆有莫大关系,而《易经》里暗藏着二进制和宇宙生衍的秘密,陆敏之也还是相信一点的。
但顾猴儿说的后面一句话,对那两部书只要读懂一层就算“明晓大义”,陆敏之倒是宁愿信了,没有花费多少心血去读《春秋》和《易经》,更多的时间花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以及《诗经》和《尚书》上。
作为21世纪过来的女青年,陆敏之读经书当然也不是全听先贤的注解,而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这个视角就是——究竟四书五经中隐藏着什么东西,在古代一般不给女子读,而另外又弄出个《女四书》来给她们读?
带着这个视角和问题去读,三年之后陆敏之终于有所发现。
原来,四书五经中隐藏着一个大秘密,说了一个很关键很关键的字。
明白了这个字,掌握了这个字,就会无形拥有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这种力量,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男人害怕女人拥有,害怕女人拥有后就变得独立强大起来,他们再难以驾驭压服。
这个很关键的字,前世的陆敏之读了二十年的教科书,也几乎没有在其中读到过。
而这个字,陆敏之现在穿过来古代,在四书五经中读到发现了之后,也顿时感觉自己内心的力量增强了不少,境界逼格也似乎高了不少。
这个很关键很关键的字,就是——道。
前世的教科书只讲了许多“德”,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但似乎从没讲过“道”。老师们也从来只讲课文句子语法习题试卷,从来也没传授过“道”。
但四书五经,几乎随处都在讲“道”,以“道”为引领。
无道之德,就像是无源之水,很容易就枯竭变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中庸》开篇就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些话让陆敏之感觉“道”,既很博大奥妙,又似乎离自己很近,可以自己把握。
接着又讲: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这些话,让陆敏之感觉道似乎力量无穷,逼格高到天,但又那么平易近人。
《大学》也是开篇讲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易传》中也讲: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这话让陆敏之又感觉,在道的面前,阴与阳是平等的,一阴一阳才能成道,缺了哪一方都不可。而说一阴一阳,而不是一阳一阴,阴似乎更在阳之先。
还有许许多多有关“道”的章节。
还有孔夫子亲口说过:“朝闻道,夕可死矣!”
这简直是“问世间道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孟子》中也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孟子这句话,简直让陆敏之震撼。对于那些“无道之君”,人们可以诛杀一介匹夫那样诛杀掉,而不是要背“弑君”的道义大罪。
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难道都是后世电视上骗人的?
的确,陆敏之没有在四书五经上发现这句话。
而臣对君的忠,前提是要君是“有道之君”。
《论语》中说“君君,臣臣”,也是说君要像个君,那么臣才尽臣的义务,如果君不君,那么臣也可以不臣。
到底是谁胡编说儒家强调君为臣纲,臣要绝对愚忠的?
对于“无道之君”,臣不仅不必尽忠,还可以像诛杀一介匹夫那样杀掉啊!
这个“道”,不仅是臣制约君的利器,也是女反抗男的利器。
君不君,臣就可以不臣。
那么夫不夫,是不是也可以妇不妇?
你不守夫道,那么是不是我也可以不守妇道?你纳小妾搞通房,我是不是也可以养小叔子养男宠?
如果让广大女子也知道这个“道”,践行这个“道”,男尊世界岂不要崩塌!
所以,四书五经绝对不能让广大女子读的,要给她们再编个以柔服顺从为道的《女四书》。也决不能让她们参加科举,因为科举考试就是以含有“道”的四书五经为教材的。
几千年来,在女反抗男的层面上,这个“道”没有传承下来,但在臣反抗君的层面上,这个“道”却继承了下来,形成“道统”。
文人通过传承儒家经书,掌握的这个“道统”,几千年来,也一直在与君主掌握的“政统”对抗着。如果那位君主要搞□□统治,必然不会重视儒家经典,要以武压文,打压“道统”,或者对儒家经典进行歪曲,搞一些御制钦定的“唯一正确注解”,以为考试的范本强迫读书人遵守。
所幸的是,陆敏之感觉自己现在穿来的世界,“道统”还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还是非常有话语权的。虽然这里“读书人”只是男人。
而自己,现在不也是男人了么?
自己,只要发奋读书,读懂四书五经,掌握了其中的“道”,也可以成为继承“道统”的一分子。
读书科举成功,将要成为“臣”。
虽然这个“臣”要被“君”压,但如果君变成“无道之君”,自己这个臣,也可以诛掉无道昏君。这,不仅不会被众人责骂,还会被人称颂拥戴。
想到这里,陆敏之都感觉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要沸腾了有木有!
现在陆敏之对圣人传下来的这个“道”是颇为看重,但对圣人还是有些非议不满的!他凭什么说“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的话啊!
这话分明是把女子和小人拉到同一层次,认为广大女子都是小人嘛!
是圣人他老人家也歧视女子?还是他老人家曾经受过某个小女子的欺骗祸害,一时的激愤之语,然后被他某位好八卦的弟子记录了下来?
还有圣人也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话也让陆敏之大为奇怪,难道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弟子们个个都好德不如好色?
圣人一方面鄙视女子为小人,另一方面又感叹女子的强大,悲叹他三千弟子好他所教的德不如好女子的色,这又是闹哪样?
对自己能这样带着八卦之心去读经书,陆敏之自己也是醉了。
或者这些看起来八卦的话,其实也蕴藏着“微言大义”?
爹爹留下的书中对这两句话没有注解,问姐姐陆慧芝她也是羞红了脸半天解答不出什么名堂。
陆敏之决定要明天拿这两句话去问程秀才了,看平时一本严肃正经的程秀才对这两句话怎么解答出什么“微言大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