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烽火传信录最新章节!
第三节猫场遇袭
让我们把时间稍稍向前推移到4月15日的下午,大方西部52公里处一个叫做猫场的地方。
这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一个小镇,早先叫“以列”,很怪的名字。其实这是按照最初管理这里的领主名字来命名的,这个领主的名字叫阿可以列。他是当地少数民族火著则溪安氏的后裔,是水西四十八个较大势力的其中一股。当然了,历经满清、民国、国民政府,这个势力早已烟消云散,现在则是土匪、地主、乡绅共治的地方。
猫场只有一条主要的街道,由东北向西南走向,街道入口的东北面是一座大山,因为最早以前是安氏宗族老巢所在,所以又叫官家大山。整座大山面南而居,俯瞰整个猫场。
从官家大山分出两道山岭,一面向南、一面向西南,形成两面散开之势,将整个猫场环抱其中。在山的西南角有一座岩石山,山势险峻陡峭,唯一的通道就是梯子岩。
梯子岩是道光年间,由当地少数民族头目安绍德及其父辈主持修建的,花费了不少银子,动用了大量的劳力。这个石级通道宽度只有一米半左右,开凿于悬崖峭壁之间,成之字形状盘旋而上岩石山。自打梯子岩建成后,不光人员可以同行,就连一些驮马也可以简单地通行,因此成为早先大定府城通往其管辖地大兔场的交通要道。
猫场南面,有一条奔涌着滔滔激流的河水,当地叫瓜仲河,属于乌江的支流,将猫场向东和向南的道路完全阻绝。但大自然毕竟是神奇的,居然在平地里有一座从河岸伸出,直到瓜仲河对岸才向下斜落的石梁,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桥梁沟通两岸,当地人叫它天生桥。据说满清进攻明朝时候,大汉奸吴三桂的大军就是由水西宣慰使安坤派人做向导,从这里通过,绕道毕节七星关,出其不意攻击明将白文选的粮道,从而打下整个西南的。
这样的一种地形,易攻难守,历来都是兵家所忌之地。倘若敌人占领三面高地,再派少量军队堵住梯子岩与天生桥,则纵有千军万马也万难以突围。
红8军团总部西出到达八堡之后,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而是一路经毕节、枫竹坝、箐篼牛场、庙山、七家桥、白纸田、松林半坡等地进驻猫场。
来到猫场后,周军团长、黄政委勘察了周围的地形,当时就感到在这里宿营很不安全。
“老黄,我觉得这里的地形易攻难守,安全通路过少并且过于狭小,十分不利,最好能放弃在这里休息,另外寻个宿营地为好。”周军团长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对身边的黄政委说道。
“原则上是这样。可是天色已晚,山路崎岖恐怕会发生危险,况且周围也没发现敌人活动。你看,好多战士都已经生火做饭了,还是停留一夜吧,等明天凌晨咱们就提早出发。”
“嗯,好吧!那就停留一晚。但要让后卫团派出一个连的兵力放哨警戒,小心无大错!”周坤军团长虽说有些轻敌麻痹心里,但必要的警惕还是有的。
“好,我这就去安排!”
猫场街口的财神庙、以列小学、石板街上、韦家寨等地凡是能住人的地方当晚都住满了部队,而8军团司令部就设在街边商会局所在的房屋内。
红8军团到来后,当地大户、土豪地主望风逃避,猫场韦家寨有名的大地主李超凡一家,也举家逃往干沟岩洞,只留下长工一人看家。8军团的电讯室就设在李超凡家,为了麻痹敌人,掩护中央行动,电讯室的战士们冒充敌人的讯号发了几封电报吸引敌人主意后,开始胡乱地发了一夜的电报,电报声一直响个不停。这是为了迷惑敌人,让其分不清哪里才是红军主力。
红军来到猫场,并不扰民。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还主动帮助当地老百姓挑水、扫地、碓米等,有胆子大的百姓就开始陆续返回自家房屋。沿街商铺和住宅的门上、墙壁上张贴了不少部队书写的宣传标语,如“要翻身、当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等等。
从官家大山往北5里远,有个叫过兵沟的地方,相传吴三桂的大军曾在此驻扎过。这里坡陡林密,野草横生,鸟兽出没,确实是个藏兵的好去处。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来过兵沟,就会发现大约2000来号人马聚集在这里,大概猫场方圆百里远近的土匪都在这了。
红8军团声势浩大地进入猫场,早就惊动了这帮土生土长的土匪们。只是由于21、23师人数众多,兵强马壮的样子,吓坏了以陈志廉、陈全生为首的一些土匪,更有一些地主武装如汪筱恒等部也是早早地避了出来。本就蛇鼠一窝的土匪和地主武装怕遭到红军打击,都不约而同地跑到过兵沟这里躲藏。
陈氏兄弟一合计,是接着跑还是打上一仗呢?拿不定主意。汪筱恒到底是老奸巨猾,出声骂道:“你们两个想和这些红匪打,不要命了!就凭咱们这些人,再多上一倍都是羊入虎口,还是琢磨着和黔军联合起来或许有可能。”
陈志廉一听,有门啊!连忙问道:“汪老太爷莫非有现成的路子?”
汪筱恒得意地说道:“路子到谈不上,不过是听说在箐篼牛场驻扎有黔军,咱们可以去联络一下。”
这伙黔军是刘鹤鸣师部,汪老太爷连夜与其联系,策划偷袭红军路线、出发时间等。
最开始刘鹤鸣并不想和红军打仗,因为他接到上峰的命令是“送客式”的追击,只要将红九军团追出黔省境内就行了。但汪筱恒、陈志廉、陈全生等人向刘鹤鸣说:“我们是本地人,路熟得很,只要你们愿意打,我们就在前面带路。”
刘鹤鸣头一次见到这种情况,非常感慨地说:“其他地方的民团都没有配合我们,你们却这样热心,打仗是我们军人的天职,只要你们肯带路,我们难道还贪生怕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