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八零年代致富记最新章节!
(1987年7月)
冯笑笑和小兰站在danka专卖店门前,认真做着开业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几个大花篮已经摆设好了——何氏送的一篮子狐尾百合、林局长送的丁香、还有几个熟客送来的花篮。店门口的danka的白底金字招牌也挂上了。她俩都穿着灰色的小西服配套裙的工作装,显得清爽利落。
“裴老板,你最近脸色不错,红光满面的,看来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店员小兰打趣的对冯笑笑说。
“那当然,这不是今天开业嘛?”冯笑笑淡淡的说。
“可我听任店长说,你是要准备结婚了啊。”小兰依旧是眉开眼笑的。
她只是低头笑笑,不接话茬,danka专卖店即将开业,她并没有和人玩笑的心思,只有隐隐的抑制不住的紧张。
任慧从试衣间走了出来,她也换上了这套工作服,不停的摸着裙角,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她说:“月珍,我穿这个行吗?是不是太短了?”
冯笑笑看看她,这个简朴的小县城妇女顿时变身成了时髦都市女郎,一下子年轻了五六岁。这身衣服虽然只是工作装,但也是danka的衣服,料子上乘,剪裁也极好,特别显气质。
“挺好的嘛!特别像ol”冯笑笑说。
“o什么?”
“就是办公室女郎!”
任慧不禁眉开眼笑。
冯笑笑深吸了一口气,说:“好,开门吧!”
玻璃店门缓缓打开,小兰走了出去,点响了一串长鞭炮。鞭炮噼里啪啦扭动起来,惹来了解放路上不少人的围观。
两年前,冯笑笑也是这样开了一间店,可那时远没有现在紧张。如今店的规模大了三倍,牌子也是国际品牌,按理说她应该更加自信才对,可这一次她却坐立不安,毕竟是带着巨额债务开店,觉得肩上的担子不小,不容有失。开业之前,她把每一个细节都确认了三四次,保证没有错漏了,力求能有一个开门红。
今天是周六,解放路上人来人往,不一会就有人闻声进店,一进来就啧啧称奇,说在宁城从没见过这样漂亮豪华的店门,可一看到衣服上的标价牌都皱了眉。
一个衣着简朴的中年妇女看着一件女式衬衫,直言不讳的抱怨:“啧啧啧,这一件衬衫400块?这也太贵了吧,还不如去抢呢!闺女啊,你做生意可要凭良心,卖一件可以抵一个月了吧,哪有卖这么贵的道理!”
冯笑笑只能好言跟她说,这是奢侈品品牌,料子是欧洲上乘布料,设计也是出自大师之手,可那个中年妇女似乎并不领情,依旧像看怪物一样离开了店面。
一整天下来,进店的人不少,可成交量却是交了一个大大的鸭蛋。
任慧不禁感到垂头丧气,她早就觉得这个danka牌子的衣服质量好是好,可是卖的太贵了些,这街坊四邻估计没几个人买得起,可见她妹子月珍这么一腔热情的,也不好给她泼冷水。这一天下来,果真和她想的一样,没人买,要是长此以往,怕是铁定要亏本呀!
她走了过去,语重心长的说:“月珍,这样不行啊,你看这装修、这店面,估计你花了不少钱吧,总是这么没人买,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啊。”
今天的情形,虽说冯笑笑已经猜到了七、八分,毕竟所有的奢侈品店都是看得人多、买的人少,可真的这样一单生意没有,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她心里比任慧更着急,却只能安慰她说:“别急,这不刚开始嘛,说不定过几天就好了。”
*
接连一周,店里依然是来看热闹的人多,掏钱买衣服的人少,店员们开店时的一腔热情都被浇灭了,每天有些无精打采的,士气低落。
冯笑笑心想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每天坐在那张巴洛克的沙发上想着对策,她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人群——虽说解放路是宁城最繁华的地段,每天人流量很大,可三教九流之辈也多,大部分都是穿着简朴的普通老百姓,进来几十个人,能有一两个万元户以上级别的有钱人就不错了。
她心想,如果这么简单依赖这些随机客流,跟碰运气钓鱼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离danka火爆中国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如今danka的知名度还没有打开,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跟风买奢侈品的风气还没有建立起来。她突然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开始的太早了。
不早,她立刻否定,马上就到了八十年代末,物价连连闯关,danka的知名度也马上就要声名鹊起了,要是再过几年等市场成熟了,也轮不到她做danka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来做宣传了。
她脑子快速的运转着,虽说宁城的规模并不大,可到了1987年,也早就诞生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群人手里握着大把的钞票,却对时尚和流行一无所知,可以说是有钱没处花,如果能把这些“先富起来的人”找出来,想办法精准营销,也许能行。
说干就干,冯笑笑立刻跑去隔壁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宁城的电话黄页,店里在开业前就好装了一台电话机,就摆在她的办公室里。
她翻开了电话黄页,找到了第一个熟悉的名字——王胖子川菜——宁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川菜连锁饭店,最近已经开了第6间连锁店。
她深呼吸了一口,拨通了电话。
“哪位?”
“您好,这里是danka专卖店,请问是王先生吗?”
“我丈夫……有事儿出去了,什么事儿啊?”
电话那头是个川音很重的女人,冯笑笑说:“是这样,我们是danka服装专卖店,最近开业酬宾,想邀请王先生……和王太太……过来店里参观惠顾,开业期间九折优惠,不知您有没有兴趣?”
“哦……这样啊……”王太太支支吾吾的说,似乎颇有些犹豫,让冯笑笑的心悬了起来,她还是第一次干电话推销的活儿呢!
这个时代,有电话的一般都是政府、企业这样的正规单位,人们每接到一个电话都十分认真和看重,对电话那头儿人不管是谁都客气礼貌,令人讨厌的电话营销还远没有流传开来。
电话那头的王夫人犹豫了一会儿说:“可以啊,你们今天几点下班,我们关店了过去,9点可以吗?”
冯笑笑心里一乐,没想到第一次打电话就成功了,说:“可以、可以,那我们等您光顾。”
*
到了夜里9点多,小兰和任慧都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才终于看到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和一个身材娇小的中年女人向店里走了过来。
冯笑笑心想,这估计就是王胖子和他老婆了,她立刻笑脸迎客,说:“是王先生、王太太吗?”
“是!”两人都穿着简单的汗衫和裤子,看上去都十分质朴,王胖子的袖口还有油渍。
“还从来没有人打电话叫我们来买衣服呢!”王胖子一进店就豪爽的说:“你们这个店很有意思啊!”
女人则开始四处看,她的反应和其他中年妇女没有太大区别,也是先对装潢设计啧啧称奇,但看到衣服价格,也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太贵了,你这是个什么店啊?”
冯笑笑早就想好了台词,她立刻迎了上去,说:“danka品牌是法国设计师danka先生亲自设计的,在欧洲可是各国政要、精英穿的品牌,穿的不仅仅是衣服,更是身份的象征,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费得起的。”
“身份的象征?啥身份?”王胖子睁大了眼问。
“贵族阶级的身份啊~”
“就是有钱人呗!”
冯笑笑浅浅笑了笑。
这时,小兰拿了几件秋季热推的女士套装过来,展示在王夫人面前说:“夫人,您可以试试这几套衣服,都是秋装的新款,肯定很适合您。”
王胖子老婆有些犹豫的看着王胖子,王胖子豪爽的说:“试试呗,试试又不要钱。”
女人进了试衣间,不一会穿了一件豆灰色的格纹呢子风衣出来。
danka主打中年人的奢侈品牌,这件风衣是专门给三四十岁的女性设计的,八十年代的流行宽肩设计让她娇小的个子显得挺拔的不少,a字下摆裙设计则让干瘦身材的她显得细腰丰臀的,颜色简单大方,刚才还很简朴的王夫人立刻显得气质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王胖子哈哈大笑,道:“呵呵呵,还从没看你穿成这样子过,是好看!”
王夫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边低头摸着料子边说:“呵呵~这种衣服款式,过去都是资本家和地主穿的,我穿不合适吧?1000多块钱呢!太贵了”
“你这个人,这点钱算啥!”王胖子有些恼:“我说好看就好看,你看你每次和你那几个老乡们出去吃饭,都穿的要多寒酸有多寒酸,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王胖子没挣到钱呢!不就一千块钱嘛,我给你买!”
“真的?这么大方?”王夫人立刻眉开眼笑。
“买买买!”王胖子乐呵呵的说。
小兰和任慧一听这话,立刻兴奋起来,又拿来了一堆男女服装给两个人选购,两人又在店里流连了一个多钟头,选了七八件衣服,终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乖乖的,居然买了5000多的衣服!”任慧目送两人走远,不禁赞叹道。
冯笑笑说:“这有啥,有钱人哪在乎这个钱啊,你知道他们王胖子川菜的6间店一个月的营收有多少吗?”
冯笑笑伸出了两只手指。
“两万?”
“二十万!”
任慧赞叹道:“啧啧,太有钱了!怪不得!”
冯笑笑心想,还好总算做成了第一单生意,看来这个思路是没有错的。如今的中国没有贵族,但是遍地都是暴发户,只要能想办法把这些暴发户找出来,就能找到danka的客户群了。
*
第二天,冯笑笑早上先跑了一趟报社,花了500块钱在《宁城晚报》的文化版等了一个月的开业酬宾的广告。
下午,她带着黄页书去了市图书馆,把这几年的《宁城晚报》、《宁城日报》都借调了出来,根据报纸上对于宁城企业的报道,尤其是对私营个体户的宣传,把黄页上的相关单位一一勾了出来。
这个年代还没有私营企业,只有个体户,宁城加上周边的县市,大概叫得出名字的知名个体户能有一两百家,搞餐饮的、卖鞋子的、建房子的、搞砖窑的……冯笑笑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的吓了一跳,她原以为宁城是个小城市,没想到有钱人还就真不少。她已经明显感觉到,1987年和三年前相比,大家手里的钱明显多了许多,看来人们越来越富裕的趋势还是没有错,只要好好把握这股潮流,一定会大有所为。
回到店里,她立刻交待几个店员顺着黄页上的名单,给这些潜在客户一一打电话,冯笑笑专门强调,一定要强调对方的身份“尊贵”,还要强调danka是“国际”、“奢侈品”。
任慧一脸疑惑的说:“这样子行吗?”
冯笑笑叹了口气,说:“这些一夜暴富的人最想要什么,不就是身份和地位嘛。品味是慢慢培养的,但是奢侈品首先带给他们的就是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一定要这么说。”
任慧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冯笑笑又说:“等这些客户打完了,其他的电话也可以打打看。如果对方问你是什么人,你就问——‘这里是danka专卖店吗,有danka的服装卖吗’就可以了!”
任慧一脸不可思议的说:“这样也行?”
冯笑笑笃定的点点头说:“就这么办。”
她隐约记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的就是杭州的食品企业哈哈娃刚刚推出产品的的时候,就是靠着在杭州一个个电话打出去问有没有哈哈娃的推销方法,一夜之间打开了销路。虽然不知道真假,不过可以试一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