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血染校门

柯锦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军营里的女人最新章节!

    段克成去独立团团部后,古龙岛学校门前一片混乱。

    大批小学生及一些农民围在门外。

    两名便衣特务也混在人群中。

    陈兴扁认定学校是共党的窝点,抓走两名老师后,他估计共党会到学校煽动,他迅速布置特务严密监视学校的动向,他也回到学校附近。

    洪老师打开门,走出来对学生们大声说:“同学们,今天不上课。”

    学生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上课?”

    洪老师说:“有两位老师给*抓走了。”

    一名妇女问:“老师,*为什么要来学校抓老师?”

    洪老师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没回答妇女,他没胆量回答,刚才那些特务把他吓得惊魂未定。

    一老农小声说:“听说这两个老师是*。”

    另一老农却大声说:“老师,快叫*来古龙岛收拾那些*吧,我们没法活了。”

    洪老师紧张地向村民摆手说:“乡亲们,我不是*,被他们抓去的那两个老师也不是*。”

    老农说:“你是从大陆来的,你应该知道*在哪里吧?既然这些*怕*,那你赶快叫*来收拾他们。”

    两个便衣特务抽出手枪从人群中冲出来,他们向那位老农走去。

    洪老师急忙转身走入门口并关上大门。

    特务抓着老农的衣服说:“反了你!”

    特务要把老农推走。

    一孩子走到特务面前叫着:“你不能抓我爷爷。”

    特务把孩子推倒在地。

    有些胆子大的农民见只有两名特务,他们向特务围过来。

    一名特务感到心虚、害怕。他急忙朝天连开了三枪。

    枪声引来了更多村民。石开田也在这股人流中。

    陈兴扁听到枪声骑马赶来。两名士兵跟在他后面。

    陈兴扁跳下马,问特务:“怎么回事?”

    特务指着老农说:“队长,他在这里叫喊,要共党来收拾我们!”

    陈兴扁说:“他们都被共党赤化了,这所学校简直是匪窝。把他带走。”

    村民们陆续围过来。

    一名特务上前推老农。

    老农边反抗边骂道:“你们这班畜牲,我们种粮喂饱你们,你们还不让我们活,为什么*不快来收拾你们!”

    “你这老不死反了!”特务说着抬手狠狠地殴打老农。

    老农用头向特务撞去。

    陈兴扁抽出手枪向老农连开两枪。

    老农倒在地上。

    愤怒的村民们向陈兴扁他们围过来。

    石开田挤出人群,拉着一个往前走的农民说:”你不要命了,快走!”

    农民用力挣脱石开田的手,说:“我们连日本人都不怕,为什么要怕他!”

    农民要夺特务的枪。

    陈兴扁又向农民开枪,并命令特务及士兵:“开枪!杀死这些造反的暴民。”

    特务及士兵们纷纷开枪。

    9名村民先后倒在血泊里。石开田胆怯地转身跑开,他却被流弹击中,扑倒在地上。

    看着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农民,陈兴扁等特务、士兵急忙离开。

    段克成从独立团团部返回,他远远看见学校大门的人群,不由加快脚步。

    段克成挤入人群,看见地上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段克成也蹲下来,问跪在石开田尸体旁的石开生:“怎么会这样?”

    石开生悲愤地看着尸体说:“被特务杀死的”。

    特务为什么要在校门外滥杀无辜?看着悲痛欲绝的村民,段克成没再多问。

    石开生突然抬起头,说:“乡亲们,我们抬着尸体和团长夫人说理去!”

    段克成对石开生过激的建议十分意外,他劝石开生说:“这些尸体与王团长夫人没有关系,你和她说理是没用的。”

    一农民说:“团长夫人和他们是一伙的,古龙岛现在没有我们说理的地方。”

    段克成认为方秀兰与那些特务不是一类人。应该说,她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她确实想为岛上村民做点好事,这点从她一心一意办学校就可看出来。不能让农民们把矛盾聚集在她的身上。虽然方秀兰是王一松的太太,但她与这场大屠杀没有任何关系,她没有责任,她和陈兴扁有很深的矛盾。应该让农民把这笔账记在岛上特务的身上,而不是记在方秀兰身上。这也利于今后争取她。

    一农民说:“他们最怕的是*,叫*来收拾他们。”

    石开生看着段克成说:“安老师,他们说学校的老师都是*,你们是*吗?”

    段克成没直接回答,他不可能直接回答石开生,他沉痛地说:“开生,乡亲们,别难过,现在先收拾亲人们的尸体。其它话我们以后再说好吗?”

    经段克成反复劝说,石开生及村民们终于接受段克成的意见。

    段克成又看着尸体,想,可以利用这次事件,把第一批农民组织起来。当然,自己不能过多出面,当前自己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安全潜伏为主。但可以争取石开生,让他出面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些失去亲人的村民就是被组织的对象。要千方百计让这些农民把仇恨记在心头,该暴发时再让其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