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一章 大战尾声

半渡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欢乐土匪闹民国最新章节!

    就在绿脚兵奔袭渭南的第二天,进驻山东的日军悍然挑起冲突,大肆屠杀中*民,死伤万余人(另一说四千七百余人),史称“五三惨案”。

    不论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如何狡辩,也不论后来的日本学者如何粉饰,济南惨案都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略行动,是其“大陆政策”的延续,是“九一八事变”的预演。

    (大陆政策是明治天皇的遗策,所谓[日本之生存必然要靠向外发展来维持],所谓[衰弱的高丽和老大的中国可以给予日本大陆进取不少的机会],所谓[日本不能不以宰割中国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早在同治13年(1874年),日本就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打着“保民义举”的口号,派遣西乡从道率军三千攻打台湾,拉开了对华侵略的序幕。1927年北伐军逼近山东的时候,田中义一又以“保护侨民”的理由派兵进驻山东,只是后来北伐因故暂停,经多方交涉,日军才于8月下旬陆续撤退。

    等到二次北伐爆发之后,北伐军沿津浦线一路北上,势必经过山东,田中义一奏请裕仁天皇认可,派出第六师团登陆青岛,进驻济南。蒋中正麾下的国民革民军第一集团军收复济南后,日军借故挑起冲突,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惨案酿成。

    冲突爆发之后,蒋中正亲赴济南支持局面,对日方采取隐忍策略,一面派出外交部长黄郛与日方斡旋,一面严令北伐军克制忍让,退出济南,绕道渡过黄河,继续北伐。

    在济南惨案中,蒋中正日后一向坚持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已经隐隐可见端倪……

    。。。。。。

    渭水南岸,故称渭南。

    渭河是黄河第一支流,渭南自古人杰地灵,造字的仓颉,造酒的杜康。据说都是渭南人。这里出的帝王将相也不少。隋帝杨坚、秦将王翦、北宋名相寇准、史记作者司马迁、中唐名将郭子仪、西北军名将杨虎城……,都是渭南的乡党。

    一早起来,肖林就和石醉六、蒋百里一起来到渭河河边。查看地形。

    经过两天激战,绿脚兵在韩复榘的援兵赶到之前,击溃了防守渭南的宋哲元五十一师,关上了汉中平原的大门。

    五十一师在渭南之战中伤亡过半,宋哲元有心为自己的部队留些种子,不顾韩复榘的严令,主动退出了渭南。自从绿脚兵入陕,宋哲元连战连负,从军长变师长。从师长变旅长,手下只剩三四千残兵败将,再没了当初纵横关中的意气风发,短时间内对绿脚兵没有威胁。

    现在要对付的,还是被装进口袋的韩复榘。

    “石先生,宋哲元的十五军已经完蛋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选择谁为好?”

    韩复榘的第六军、石友三的第五军、还有刚刚赶到的庞炳勋的二十军,这三块大肥肉都如此诱人,但先夹哪块其中却大有学问。

    “你看呢?”不知道为什么,石醉六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仿佛肖林的话中有毛病。

    肖林楞了一愣。想了想说道:“应该是石友三的第五军吧?这支部队是刚刚组建的,战斗力相对弱一些。”

    石友三在南口大战中被杀得片甲不留,手下的部队也烟消云散,现在这支第五军以新兵居多,比绿脚兵的历史还短。

    “说的不错,石友三的确是最弱的,应该拿他开刀。不过,现在却不是时候。”石醉六抬眼向渭河岸边看去,那里有西北军原来修筑的阵地,一片密如蛛网的战壕。

    蒋百里笑着插话道:“我们拿下渭南之后,韩复榘必然派兵来攻,到底会派那支部队,这可说不清楚喽!”

    “百里兄,石先生,你们的意思是……咱们要坚守渭南?”

    肖林几分惊讶,几分兴奋,又有几分疑惑。石醉六和蒋百里一向崇尚上兵伐谋,不喜欢和敌人硬拼,怎么突然改了主意,要死守渭南了?

    “不错,现在应该尽快安排部队修筑工事,利用西北军原有的城防阵地,将渭南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坚城。”

    石醉六看到肖林迷惑的样子,又解释道:“二次北伐快结束了,咱们必须尽快结束陕西战事。再和西北军纠缠下去,反而不利。”

    肖林脸色一变,想起了昨天晚上刚刚收到的情报。

    安*和北伐军在京汉线石家庄僵持了两个月,随着中央军进入直隶,渐渐不敌。晋绥军名将张荫梧抓住机会,奇袭满城,占领石家庄。

    在这一仗中,张学良又一次暴露出军事素质的不足,在双方势均力敌的相互胶着之际,自己却露出破绽被敌人抓住。

    见他面色严肃,蒋百里开解道:“石家庄一丢,直隶大局已定,二次北伐也将落下帷幕,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正在河南,冯玉祥也在继续抽调援兵,如果咱们和韩复榘继续缠斗,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肖林点点头,赞同道:“是,两位兄长说的不错,陕西之战必须速战速决!”

    石家庄一丢,下一个就是保定,然后就是京津,张家口接着就危在旦夕,邵得彪的四十五师独木难支,绿脚兵得尽快赶回去支援。

    主意一定,再不耽搁,肖林命左右传令,召集曲南杰和郝梦龄等众将前来开会,布置守卫渭南。

    得知要和西北军在渭南决战,绿脚兵无不欢欣鼓舞,一来是连战连胜积累的勇气,二来……这些日子一直都在迂回机动,绿脚兵个个深受其苦;他们不怕打仗,却的确怕了这种高强度的行军。

    渭河岸边,渭南城下,到处都是蚁群般的绿脚兵和民夫,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不出石醉六所料,两天后就传来了保定失守的消息。

    “保定一丢,京津门户大开,如果我是张雨亭(张作霖字),就不会在北*京背城一战。而要考虑退回关外了。”蒋百里叹了口气,感慨不已。

    肖林点了点头,此时退出关外,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背城一战。却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石醉六皱着眉头出了一会神。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北伐战争前后打了两年,南方政府终于要一统天下了。这一场大战其中可圈可点处甚多,肖林兄。依你看,国民革命军到底胜在哪里?”

    北伐军取胜的原因?这个题目也太大了。

    肖林想了片刻,才犹豫着张口答道:“依我看,北伐军能够取胜,在于实施了正确的策略。”

    石醉六眉头一挑:“说说看。”

    纵谈天下,这就有指点考校的意味了。肖林打起精神,认真回答。

    “首先,北伐军充分利用了北洋军阀不同派系之间的猜忌短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北伐军进攻两湖吴佩孚,孙传芳坐拥五省却按兵不动。然后东西两路北伐军夹击孙传芳,张作霖又举棋不定,都是北伐军安抚政策的成功。”

    肖林心中不禁闪过一丝感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这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精明如张作霖、孙传芳之辈怎么会不知道。北伐军采取这种策略,本身冒的风险极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意外的是,北伐军却一直连连得手,只能说历史的发展有特殊的轨迹。凡夫俗子难以窥探其中的玄妙之处。

    甩开杂念,肖林接着说道:“北伐对旧军阀还采取了安抚、颠覆、分化等策略,冯与国民政府的合作,是在退入内蒙,走投无路时的求生之道,同时也接受了苏俄的援助。阎锡山也是在被奉系打败之后,北伐军占领了整个长江流域之后的投机行为。不过这也有很大的隐患,阎锡山和冯玉祥借助北伐战争,都取得了半独立的地位,日后的国民政府难免尾大不掉。”

    蒋百里深有同感,在一旁经连连点头。他在孙传芳军中任幕僚的时候,就劝他夹击进攻两湖的北伐军,可惜孙传芳目光短浅,幻想坐收渔翁之利,眼睁睁看着北伐军声势越来越大,最后把他也打败了。

    石醉六也露出赞许的目光,说道:“说的不错,接着说。”

    “第二个原因在于一鼓作气。北伐军一直采取攻势,不稍停歇,部队士气如虹,连战连胜,只要开始作战,无论是吴佩孚,还是孙传芳,都被彻底打败才告一段落,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肖林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第三个原因在于政治工作。以党统军是参考苏俄经验设计的,始于黄埔。黄埔军校中有党代表和政治部,其后的北伐军中继承了这个传统,并于总司令部内设置总政治部,对军中的政治工作统筹管理。以政治约束部队,鼓舞士气,安抚民众,对取得最后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肖林终于要结束这番长篇大论,说道:“国民党的建国理想,在现阶段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吸引了大批精英分子的加入。人心向背定成败,北伐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自然会取得胜利。”

    北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国民政府的政治目标虽然最终变形走调,但毕竟完成了统一大业。只此一点,就可谓功在千秋。

    北伐结束后,张作霖就会黯然下台,肖林隐约感到,这位乱世枭雄即将谢幕,奉系内部将产生巨变!

    奉系内部生变,京津将一片空虚,北伐军正好乘机而入。因为山东局势紧张,津浦路阻断,蒋中正麾下的中央军要监视日军的动向,无力北上,和历史上一样,京津地区将落在阎锡山手中。

    机遇,挑战,一起摆在肖林面前……

    。。。。。。

    绿脚兵攻克渭南之后,韩复榘赶紧向冯玉祥求援。

    不得不求教了,西北军被困在西安渭南之间的狭窄地区,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事关十万大军的生死存亡,现在不是顾面子的时候。冯玉祥在郑州还有几万人马,李宗仁的广西兵也在河南,他们如果能赶到渭南夹击绿脚兵,自然轻松反败为胜。

    不过开封以西都没有铁路,援兵赶到还要一段时间。在这之间。只能自救了。

    韩复榘将部队继续收缩,以石友三部警戒西安城中的陕军,以自己嫡系的第六军防备北路安*夹击,然后督促庞炳勋部掉头西进,重新进攻渭南。

    庞炳勋刚刚入陕。一枪没放。跑来跑去,稀里糊涂就进了包围圈,心头十分不爽。但他也知道渭南事关全军后路。一定要夺回来,因此虽然不满,还是接受命令,带着二十军杀向渭南。

    不等庞炳勋赶到渭南,韩复榘又接到斥候的报告,安*魏益三部杀奔潼关,宝鸡的田玉洁、汉中的吴新田等也纷纷起兵,从四面八方向西北军杀来。

    墙倒众人推,韩复榘此时感受颇深。

    陕西这些地方军阀原来一直在坐山观虎斗。眼看西北军补给线被掐断,十万大军困于汉中平原,这些家伙就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土狼,一起围了上来。

    十万大军,十万支枪,还有数不清的各种装备物资。足以让这些地方军阀宁可得罪冯玉祥,也要拼命分一杯羹。

    陕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胜在人多势众,大大小小几支加起来,也凑了十多万人马。对韩复榘的压力不小。

    以西北军十万人马,虽然被装进了口袋,安*一时也吃不下去。但魏益三跳到外围去打潼关,却令韩复榘赶到了真正的恐惧。

    潼关,就是汉中平原的大门,安*进攻这里,看样子是准备把自己长期困在陕西了。

    子弹会越来越少,伤兵会越来越多,最麻烦的,还是没有足够的粮食。

    无法从后方得到补给,西北军只能就地筹粮,但小麦成熟还得半个月,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已经接不上了。

    韩复榘头疼不已,军中的粮食最多还可坚持十天,也就是说,他剩下的时间只有十天,要么重新夺下渭南,打通补给线,要么就得另寻出路。

    在他的催促下,无路可走的西北军对渭南发起了猛攻,绿脚兵却坚守不退,一副要把西北军困死的架势……

    。。。。。。

    渭水河畔,尸横遍野。

    战斗的间隙,肖林来到了前沿阵地。

    放眼看去,阵地上硝烟滚滚,河水中片片殷虹,一具具尸体姿势古怪,其间还有一只大胆的野狗在觅食。

    打了几年的仗,肖林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惨烈的战斗。西北军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在战争中一力采用人海战术,阵地前横七竖八足足躺着几千具尸体,也就是绿脚兵火力强大,才能勉强将他们拦住。

    韩复榘无疑是在拼命。不用问,他的粮食不多了。

    十万大军,听起来很威风,但有时候兵多未必是好事。情急之下,韩复榘顾不上顾惜士卒的伤亡,开始在用人命硬填了。

    叫过通信参谋,肖林下令:“给李虎臣发电报,就四个字——火候到了!”

    随着机枪的大规模使用,人海战术已经在现代战争中绝迹,西北军的攻势虽猛,自身的伤亡却太大,最多再发起两次进攻,西北军就会停止攻势。

    河南赶来的援军还未到潼关,半路上还有魏益三阻击,韩复榘现在停止进攻,基本就等于放弃了渭南。这支部队如果不投降的话,只有另寻道路突围。

    韩复榘可选的路线不多,只有三个地方可去。

    一,走陕北,经过黄河渡口进入山西,寻求阎锡山的庇护。这条路线可能性不大,关键是有荣臻挡道,陕北现在又是安*的地盘,韩复榘未必敢自蹈死境,冒险渡河。

    二、走秦岭,进四川。这条路线可能性最小,四川各家军阀都和西北军没什么交情,韩复榘如果进川,川军当然要守住自己的地盘,非得和西北军打起来。

    三、走宝鸡,西进甘肃。这条路线的可能性最大,甘肃在名义上也是西北军的地盘,彼此之间总有些香火之情,韩复榘逃到那里,马家军起码会给他们提供些军粮救急。

    不过从渭南到甘肃,中间要经过西安和宝鸡,有李虎臣和田玉洁层层拦阻,再加上安*从后追击,韩复榘就算能够逃到甘肃,又能剩下几成人马?

    陕西之战艰苦异常,现在总算到了收获的季节,分赃的时刻,痛打落水狗的*,该通知各位亲朋好友入席,准备分享大餐了。

    “通知郝梦龄做好动身准备,西北军一旦撤退,就去潼关接替魏益三。”

    李虎臣通知过了,魏益三也不能落下,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能失信于人。

    不出肖林所料,韩复榘连攻渭南不克,就开始向甘肃撤退。

    粮食不足,自行筹集,换句话说,也就是从老百姓手里抢。西北军一路边走边打,边打边逃,在各方追兵的分割下迅速瘦身,部队越打越少,枪支弹药也丢了个七七八八,成了标准的运输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