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不就是露脸吗?

压境而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穿越来做女丞相最新章节!

    那揪走沈侗和王大均的士子姓汤,杨无端几个人快步跟在他后面赶到镜湖东面的集会地,这里青年男子的人数不比湖西的姑娘们少,却显得有条理许多。

    湖畔果然植满桃树,这时节桃花未开,桃树是在开花的同时才长叶,所以现在还只剩光溜溜的树干,年轻人们在树干之间牵起长绳,绳上挂满花花绿绿的纸片,仔细再看,哪里是纸片,有些根本就是刚展开的嫩绿色树叶。

    杨无端心生好奇,凑到一片树叶跟前看了看,却见上面用尖头的利物细细地刺了一首诗: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这样刺字当然看不出书法的好坏,却依然透出一股子娟秀来,杨无端又看下首,果然有署名:唐大。

    “是吏部唐侍郎家的小姐作的咏芭蕉诗,”沈侗在她身后道:“唐小姐在家里行一,所以自己取了别号‘唐大’。”他偷觑杨无端的脸色,深怕她看上了唐小姐,咬咬牙,又道:“传说这位唐小姐性子极傲,等闲人家的男儿都不放在眼里。啊,当然我不是说杨兄,似杨兄这样的人品,就算唐小姐也必定要青眼的……”

    沈侗实在不擅长说人坏话,没说两句自己倒讪讪的。杨无端没搭理他,放开那片树叶,又去看长绳上其它纸片叶片,旁边的青年们也大都像她一样,在长绳在挑挑拣拣,许久才选中一张细读。

    有个穿绿衫子的年轻男子在读一片心形树叶上的字,沉吟片刻,忽然面露喜色,急急转身奔进湖畔的石亭里。

    杨无端随着那年轻人的背影望向石亭,原来亭子里的石桌上铺着纸墨笔砚,那年轻男子拿起笔一挥而就,脸上的喜色更浓,捧着墨汁淋漓的宣纸颠颠地又跑到桥头,那里有数个小厮等候,小心地接过来,快步走进水榭。

    那绿衣青年焦灼地在桥畔踱步,不时抬头望向湖西,脸上的渴望之色掩都掩不住。

    没多久,湖西那边随风飘来一阵笑声,姑娘们热热闹闹地嚷着什么,再过一会儿,那名小厮又从水榭里匆匆地跑出来,脸上也堆满笑容。

    “恭喜莫公子!”他远远便中气十足地喊道:“马小姐赞你和的诗好,比她的原诗更好!”

    那姓莫的年轻男子欢喜地原地蹦了一蹦,连读书人的体面都顾不得了,周围的其他人也是齐声喝彩,纷纷上去拍肩打背,喧哗声响丝毫不输给对面那边。

    原来如此,杨无端算是看明白了,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所以想出这么一个隔湖传情的游戏:姑娘们各展所长,将作品写在纸上或刺在叶片上送过来,挂到长绳上,男子则可以挑选自己心仪的姑娘的作品回复。如果双方都有意思,姑娘见到男子的回复会委婉地赞美。如果男子的表现异常出众,也可能打动本来对他无意的姑娘。

    杨无端微笑,不管怎样,她还是个女人,女性总是会为这些微小的浪漫感动。

    她想,就算这场诗会的初衷是为睿王选妃,但睿王妃和老大人们算计得再深,也挡不住青年男女天然的异性相吸。谁说今天没有桃花盛开呢?

    她也息了做诗扬名的念头,这是属于年轻男女的节目,她这个假货还是甭抢风头了。

    乘着人多混乱,杨无端四下一望,打算溜之大吉。

    这一转头,又看到沈侗,这小子眼巴巴地望着她,无辜地问:“杨兄,你在找什么?”

    找机会溜!杨无端没好气地道:“那位汤兄不是让你们去帮忙对下联吗,你怎么还在这里?”

    沈侗一张方脸红通通的,垂头丧气地道:“那上联太过刁钻,我和王兄对不出来。”

    “哦?”杨无端心头一动,出如此难对的上联,看来这位姑娘不是诚心来征友的,她倒是可以借个势。

    “上联在哪里?”她道:“我来试试。”

    “不用试,必然是行的!”沈侗对她已经开始盲目崇拜了,闻言大喜,拉着她就往人群里钻。

    “都让开让开!”他霸气十足地吆喝道:“让杨兄来对!”

    本来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硬是被他挤出一条缝来,杨无端阻止不及,只好埋着头尴尬地跟在后面,听得周边的人们窃窃私语:“这是谁?”“她能对上?就凭她?”“连张兄都被难住了,这突然冒出来的小子是谁?”“你也不认识?”“没见过啊,长得跟女人似的……”

    无数目光灼灼地注视过来,杨无端倒镇定下来,抬起头微微一笑,又举手作了个四方揖。

    众人看清楚她的脸,所有议论的声音瞬间消失,隔了一会儿,又带着比刚才更热烈的情绪嘤嘤嗡嗡地响起来:“你看到了吗?”“别掐!死人才看不到!不,死人看到她都能活转来!”“是姑娘吧?这是个姑娘吧?”“男人,没看她有喉结的!”“可是男人能长成这样?我、我要走上不归路了!”“邱兄,挺住!要不你离我远点……”

    杨无端……觉得更尴尬了。

    好在王大均也挤过来帮着开路,低声问道:“杨兄真的有把握?”

    她半点把握没有!杨无端苦笑,她现在哪敢这么说,这都逼上梁山了,没有也得有啊。

    见她点了头,王大均活像他自己已经对出下联,立马挺胸凹肚得神气起来,这厮跟沈侗倒是一对活宝。

    三人挤到人群中央,却是系在长绳上的一张条幅,那姓汤的士子和另一个穿着月白衫子的年轻男子并肩而立,正各自蹙着眉头苦苦思索,连人群的喧闹声都没有注意。

    杨无端打眼一瞧,啊哈,那位月白衣衫的年轻人生得“宜嗔宜喜春风面,宫样眉儿新月偃,侵入鬓云边”,别误会,不是崔莺莺,是张生。

    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张环,笑嘻嘻地上去作了个揖,道:“张兄,久违了。”

    张环正绞尽脑汁思考下联,猛听到有人叫他,下意识地回礼答道:“杨兄有礼……”杨兄!?他“蹭”地倒退一步,颈后的毛都竖起来了,十万分警惕地瞪着杨无端,道:“怎么是你?”

    也不知为什么,他越是这样,杨无端越想作弄他。当下笑着反问道:“怎么不能是我?”

    张环张口要驳,却又想起什么,呐呐地说不出话。这留园诗会当然不是谁都能来的,园内的年轻人虽说大都还没授官,但家世显赫,才有资格肖想大家的闺秀。能达到这样条件的同榜举人,据他所知只有自己,杨无端不过是个乡下小子,背后的靠山宁推官早就家破人亡,她有什么资格进留园?张环憋屈就憋屈在读书人要讲体面,这些话谁都明白,却不能说。

    汤士子这时候也醒过神来,见了张环面红耳赤青筋暴起的模样,解围道:“这位……杨兄是吧,小弟是对这个上联甘拜下风了,杨兄请。”

    他将那条幅捧在手里递过来,杨无端道谢接过,见上面写着的上联是:“春雨连绵,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当当,惊回幽闺淑女梦,梦不成,夫戍边关。”

    杨无端愕然,不是因为太难,而是因为--太简单了!

    她已经做好准备是“此木为柴山山出”之类玩弄文字游戏的所谓“绝对”,没成想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上联,唯一值得称许的地方不过是文采还不错,写得挺优美。

    见她发愣,汤士子失望地道:“杨兄也对不出吗……”张环更是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道:“原来连中四元的杨解元也不过如此!”

    “连中四元?”“啊,‘杨无端’‘杨无端’,我说这名字这么耳熟,她是拿到‘小三元’的杨无端!”“笨,都说是杨解元了,人家秋闱也考了第一。”“连中四元,本朝第一位啊!”“这么年轻,原来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不止年轻,还长得这么好看……”“邱兄,你死心吧……”

    张环悔之莫及,他本意是想嘲讽杨无端,没想到倒引起众人交口称赞,毕竟这是端王朝史上第一位“连中四元”的举子,又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最年轻的举人,对大部分平凡考生而言,这样的人物简直是头顶光环的传说。

    但也有如张环一般不止羡慕,还嫉妒恨的人开始冷言冷语:“连中四元,信阳府一向文风不盛,难怪。”“你们乡试凑够了一百个人?”“连个小女子的上联都对不上,我看人家姑娘去考,说不定也能连中四元。”

    沈侗先是与有荣焉,兴奋地张红了方脸,后来愈听愈怒,返身就想唾那些说怪话的人,王大均张开双臂拼命扯住他,一边辛苦地道:“杨兄,真的对不出来吗?”

    “谁说我对不出来?”杨无端这一声出口,所有乱糟糟的声响又一次嘎然而止,她上身微向后仰,目光冷冷地扫视一圈,所有被她看到的人都是一凛,只觉这人好清的目光,清凉透澈,如同山泉涓涓。

    她揭下那张条幅,从容自若地步入石亭内,众人犹疑了一会儿,以沈侗为首,一窝蜂追了上去。张环咬着嘴唇恨恨地想了想,一跺足,也急忙跟上来。

    亭内石桌上的文房四宝只有一套,不知多少人用过,砚内墨汁已干,毛笔笔尖也叉了,杨无端耐心地舔平了笔端,又慢条斯理地磨足一砚墨。

    石亭被包围得严严实实,差点连光都透不进来,众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看着她执起笔,先赞叹一声好白好美的手,然后才凝神看笔端漏出的字迹:

    “彩云缥缈,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来来,动起京都游子思,思无穷,友留故里。”

    对得非常工整,无懈可击的下联,甚至文辞也同样悠远伤怀,不,更妙的地方在书法,好一笔秀逸隽永的欧阳询楷体!

    不等众人醒过神来夸赞,杨无端又扯过一张纸,笔下不停地写道:“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几树垂杨。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

    “好!”这时候有人从喉咙里逼出一句“好”来,倒把看呆的众人吓了一跳,杨无端转头,见是满头热汗的沈侗,微微一笑,换一张纸,提笔又写:“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乌衣巷,是别姓人家新画梁。”

    “好!好一曲《懒画眉》,谁来唱!”又有人禁不住高声喝彩,其他人却都憋着气,因为杨无端还在写:“歌声歇处已斜阳,剩有残花隔院香;无数楼台无数草,清谈霸业两茫茫。”

    “好是好……”终于有人犹犹豫豫地发表不同意见:“可为什么作此丧音……”人群中不少人立时点头附和,大好日子高高兴兴的,尽写些让人看着心里难受的曲儿做什么,像“乌衣巷”,在场的多是世家子弟,谁也指不定王谢旧事便是他们的将来,听着晦气。

    嫌晦气?杨无端心里冷笑,蘸了蘸墨,写道:“相亲,风流俊品,满座上都是语笑春温。梁愁隋恨,凭他燕恼莺嗔。榴花照楼如火喷,暑汗难沾白玉人。”

    “这《八声甘州》好!”那姓莫的青年兴高采烈地道:“姑娘们肯定喜欢!”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就有人自告奋勇要抄了送过去。

    至此杨无端心下透亮,这帮所谓世家公子一肚子草包,连曲子里嘲讽之意都读不出来。既然暗示看不懂,那就来个直截了当的吧。

    她扯过一张大纸,蘸饱了墨,也不用楷体了,改写酣畅淋漓的草书:“戎马纷纷,烟尘一望昏;魂惊心震,长亭连远村。弃甲掠盾,抱头如鼠奔;无暇笑晒,大家皆败军,大家皆败军。”

    也不管众人是惊是怒,她趁势写下今天最后一首:“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哈哈!痛快!痛快!”杨无端转过身,使尽全力将毛笔掷出,那支笔落入湖中,在湖水里洇开一片墨渍,缓慢地往下沉。

    她袍袖一拂,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