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红楼之贾赦最新章节!
师兄贾赦在曾举人心中彻底是个天才的印象,先生只教导了他两三年的光景,可是师兄竟是愣生生地成为了进士,这不过是十多年的功夫罢了,可想而知师兄到底有多么地敏慧了。
尽管先生嘴上嫌弃居多,可是其中浓浓的炫耀之意谁又听不出来呢?况且师兄也是个孝顺的,哪怕不是年节,但凡有了好东西他都会打发人上门,更甭提师兄庶吉士这几年了,翰林院的孤本他不知道抄了多少,基本上都是抄一本送给先生一本。
这可真不止是先生一个人欢喜,便是他们这些弟子们也是占便宜不少,每人手抄两本,一本珍藏,另一本自己留着看。
所以他们这些师弟对于这位出身显赫的师兄天然地抱着一份感激和崇敬之情。
这次师兄南下为官,高兴的可不止是先生,他们这些人谁不愿意和师兄拉近关系,况且师兄还不止是师兄,他身后可是荣国府,又是张阁老的女婿,若是能拉近关系的话,那么未来的前程可就是一片大好了。
聪明人不少,所以大家在先生跟前打听师兄的一切,脾气秉性啊,喜好啊,容易相处吗云云。
冯夫子对于弟子们的心思看的明明白白的,不过他并不想阻拦弟子们的上进心,毕竟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冯夫子年过半百才得了个儿子,现在刚过了童生试,未来的前程如何并不在自己这个老头子身上,他自己也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贾赦身上的,所以他能明白弟子们的心思。
冯夫子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贾赦并不是个难相处之人,只要被耍心眼,有这么一份儿缘分在,他定然愿意帮衬一把的。
听着这话,众人放松了许多。
这不才刚过了几天,就听先生说师兄家的两个孩子找先生,虽然不是启蒙先生,不过这可着实是个好机会呀。
当然,师兄如同先生所言那般,确实是个念旧的。
曾举人其实是没有抱太大希望的,因为自己虽然不差,可是还有各方面比自己更好的人,所以他虽然也自荐了,不过并未抱着太大的希望。
不过最后先生反倒是选了自己,这下子倒真是让众人吃惊了,最为诧异的的确是曾举人。
“你们师兄家里还有个女公子的,和你妹妹年岁差不多大,你师兄对这位女公子最是宠溺,你有和姑娘家打交道的经验,所以我思来想去觉得让你过去比较好。”
冯夫子的这一番话也的确是出乎意料,不过也挺有道理的,曾师弟将自家妹子宠的不要不要的,说不定能赢得师兄的好感。
众人捶足跺脚,家中只有出嫁的姐姐,没有妹子,再不然媳妇儿只给生了个大胖小子,可实在是没闺女,这至于剩下的,未立业,谁愿意成家啊?
所以到现在,就只能便宜了曾师兄了。
冯夫子门下弟子的品性都算是不错,曾举人家庭条件一般,他平时除了读书之外还要靠着抄书写信的来养活老娘和妹子。
所以选择这个弟子的缘故除了想让他的生活更加地宽裕一些之外,冯夫子其实还另有苦心,贫寒弟子虽然心志不错,不过他生怕自己的弟子将来见到荣华富贵之后无法把持,再堕入那样的深渊不可自拔就不好了。
冯夫子活到了这把年纪,从来都不会小看人性,所以他这才将曾小子送到贾赦身边,也是让贾赦有个惊醒,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穷苦人的,贾赦没有经受过苦难,所以很容易就会和那些人搅合在一起,贪赃枉法这种事情丢的可不是脸面,很多时候会连累阖族上下。
老头子用心良苦,不过此刻不管是贾赦还是曾举人都没有能体会到老先生的一番好意。
曾举人想想自己将来的前程,只要得到师兄的认可和帮衬的话,自己一家人就能摆脱困窘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要太美妙。
不过他初次上门并未带着母亲和妹妹一起来扬州,且等着熟悉之后再说吧,想的挺好的曾举人当日就从扬州再次地返回了金陵,实在是没想到,自己的师兄比先生说的更好,问了师弟的情况之后,贾赦就让他带着贾府的下人回家去接母亲和妹子了。
当然,一同的还有二十两的安家银子,曾举人想想自家一年的盈余差不多也就是这些,虽然自己可以接受那些富商的捐赠,可是他不愿意,这种捐赠不是无偿的,将来肯定要偿还人家的,外加上先生和师兄弟们的资助,曾举人就谢绝了那些人的好意,自己一家子守着贫寒,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现在瞧着师兄就这么轻巧地拿出了二十两银子来给自己安家,他心中有震撼,更多的却是感激。
曾举人接了老娘和妹子去了金陵,临走之前他拿了十两银子出来,买了些吃的用的东西给先生,又买了些小礼物送给了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尽管东西不多,也并不贵重,可还是让这些人心里觉得舒服,谁也不愿意自己帮衬过的人是个白眼狼。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曾举人这些年的感触,他也不是白眼狼,也知道人家虽然不贪图自己的回报,可是他不能让自己背着这些人情债,那样的话,自己的良心上也是过不去的。
当然,母亲这些年带着妹妹做针线,帮人浆洗衣服,为的就是替自己减轻负担,而且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人只有自立自强,方能立世。
不得不说,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曾举人是幸运的。
贾赦对于曾举人的观感不错,又经由自己身边的两位幕僚的掌眼之后,一致地点头,这个孩子不错。
所以贾赦才会这么痛快地让曾举人去接家眷了,他的情况自己也是知道的,年迈的自强的老母,虽然稚嫩可懂事体贴的妹子,总之这是一家子比较容易相处的人。
当然,到了自家的宅子里之后,除了曾举人之外,不管是他的母亲还是妹子,并不会和贾府的其他人有太多的接触,当然这是在确认她们的人品之前。
至于之后的事情,贾赦相信不管是自己妻子还是闺女都能很好地处理好此事,这次南下时将玻璃给留在了京城,让陈嬷嬷盯着她,这事儿让张氏高兴坏了,虽然知道丈夫的品性,可是她也不乐意有这么个人一直在自己的身边膈应人。
现在好了,不提将来,至少自己能消停三年,当然三年之后,玻璃也已经二十一了,老姑娘了,不出嫁的话难道还要赖在丈夫的身边吗?
总之张氏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就放心了。
曾举人雇佣了马车,退了租赁的房子,收拾了自家不多的家当之后,终于搬离了这个地方,其实依着他的情况,最晚两年之后也该带着母亲妹子上京赶考了,他安慰自己,就权当是演习了,总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曾举人的了乐观并非是他自己独有的,而是他的母亲和妹妹也是同样让这么想的,这样乐观的一家人现在看来还不错,至于未来是什么样,谁也不好说。
搬家之后的曾举人也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贾府的姑娘和哥儿身上了,这么一接触,他算是明白为何师兄会如此地宠着这位女公子了,实在是太聪颖了,一点就通,触类旁通,而且还不拘泥,这样优秀的孩子,实在是可惜了。
虽然曾举人并未有太深的重男轻女的心思,可他这次却是可惜不已。
虽然瑚哥儿也会聪慧有加,天分很高,可是有珠玉在前,他并不显眼,可曾举人也发现了,尽管表现的不如姐姐亮眼,不过他的性子却稳重踏实,年龄不大,可品格却是难能可贵的很。
曾举人在贾府的生活显然很满足,教导完两个孩子之后,他也能有时间忙碌自己的课业,府中的两位师爷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学识经验却实在令人惊艳,有他们的指点,曾举人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突飞猛进地进步着。
这种感觉和在老师跟前读书完全不同,老师更注重学识,如今的这些人更看重实践,没有好坏,只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现在的自己更需要这种实践上的这些知识甚至是常识,如今的曾举人愈发地感激先生了。
贾赦的生活并未因着师弟的到来有太多的改变,虽然面上热情,可这位师弟到底是外人,所以贾赦还是有些提防的,不该透露的丝毫不会透露。
至于张氏么,因着种种缘故,她倒是和曾母之间的往来稍微多一些,对着这位培养出一位举人的坚韧母亲,张氏一直都颇有好感,至于曾小妹,年纪不大,性子却也不差,很懂事儿,在看到和自家截然不同的富贵时,整个人有震撼,有羡慕,唯独没有嫉妒。
这样的曾小妹显然赢得了张氏的好感,所以接下来她送了不少东西给曾小妹,不过也是顾虑曾母的面子,东西都并非是顶顶富贵的,反倒是好玩的居多。
曾小妹也没有谢绝,在母亲点头之后大大方方地谢过了张氏,自己捧着那些东西玩了会儿。
这下子,不提曾举人,他的母亲和妹子赢得了张氏的好感,这之后,她也愿意请了曾母和曾小妹过来做客,聊天打发时间,有意无意地教导曾小妹一些为人处世的东西。
曾小妹年轻不知事倒是坦荡,唯独曾母才明白自家闺女到底承了人家多大的情了。
回家听了母亲的感激之言后,曾举人在教导两个孩子和师兄的相处时更加地用心和真诚了。
贾赦虽然没弄明白缘由,不过投桃报李地让曾举人慢慢地开始接触衙门里头的事情,也算是历练了。
双方相处的皆大欢喜,冯夫子在阅读两位弟子的书信之后,欣慰地点点头,这以后,自己的儿子又多了个靠山,小曾既然受到了贾赦的认可,那么未来的前程虽不至于是一片坦途,不过也比其他人起点高很多,这样一来,只要他自己不作死,那么自己的儿子妥妥儿地又能多一个靠山。
虽然也知道人须自立自强,他的儿子也是打小儿地严苛教导的,可为人父母,总是忍不住地想为孩子多做点什么,现在有这个条件,冯夫子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虽然他是有些私心,可是这种私心并未妨碍到谁,所以无伤大雅。
贾赦虽然不至于恶意猜度自己的先生,不过谁让他身边有来两位人老成精的师爷呢?
两位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乐见其成的,贾赦虽然出身不错,起点也高,可是贾家的势力太过单薄,助力太少,这样一来,在官场上就有些孤单无助了。
贾赦的这些师弟们便是他天然的同盟,考察几个可靠之人扶持一把,大家抱成团,以后不知道能帮衬贾赦多少呢。
这也是国公爷和张阁老的意思,所以两位师爷才会对着自己考察认可了的曾举人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善意,不论如何,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只有东家好了,为幕者方有见识大场面的可能,两位虽然为幕多年,可年岁并不大,也不甘愿之后幕后之人,日后的前程全寄托在了贾赦身上。
甭管这位东翁知道不知道两位幕僚的打算,只要不妨碍到他的利益,贾赦也愿意拉人家一把的。
众人你好我好的,贾赦在扬州官场上牢牢地握住了自己的权利,别人忌惮他的背景,也不敢鱼死网破,所以只能各自退一步,和贾赦尽量地和平相处了。
还有甄家的管事儿在贾赦上任之后送了一份厚礼过来,两家是通家之好,贾赦自然不能眼高于顶地不给面子,见了这位管事儿一面。
能在外面代表主家联络亲朋故友的,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拉着师弟作陪的贾赦也忍不住地有些赞叹这位甄家的管家了,更甭提是曾举人了。
“师兄,这哪里像是个商人啊,说他是个学识出众的才子也不会没人信啊!”
曾举人在人前也会称呼贾赦为东家,只有私下了才会叫师兄,贾赦也没有纠正他的这个做法。
“他本来就是个才学出众的读书人,进士出身,不过因着种种缘故,所以才会委身甄家罢了。”
贾赦对着自家师弟肯定地道。
曾举人想想自己刚刚还骄傲自己举人的身份,这会儿脸涨的通红,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扬州城竟然卧虎藏龙的!”
他倒是也坦荡,贾赦闻言,不禁莞尔,
“的确,甄家的发迹就在眼前,你以为他们家真的只是靠着宫中的甄妃的话,那就错了,甄家的第一靠山是‘奉圣夫人’,第二靠山是甄家,第三靠山才是甄妃。”
师弟马上也要进入官场了,贾赦也愿意点拨他这些有的没的,他这个师弟什么都好,唯独这方面的见识甚至是常识比较欠缺。这也是寒门子弟普遍的问题,很容易地就得罪了人,官场上也走不远。
“谢过师兄教导!”
曾举人咀嚼了半晌之后严肃地对着贾赦一揖到底,贾赦坦然地受了他的礼,
“你知道就好,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这个世界上但凡存在,它自然有其合情合理之处,你要慢慢分辨。”
贾赦又忍不住地多了句嘴。
“好,我记住了!”
曾举人自此之后更加地内敛,之前的那点子浮躁全然不见了。贾赦这下子更加地满意了,果然是个好苗子,怪不得先生会将他送到自己这儿来。
贾赦答应过要带着妻子儿女去外面看龙舟的,这还没到端午节呢,两个憋了好久的孩子就已经几次三番地找贾赦确认行程了。
好在每次父亲给出的都是肯定的答案,不然的话,两个孩子指不定如何地怨念呢。
既然要出去玩,贾赦也不是委屈自己的人,各方面都要准备齐全了才成,林之孝身为府中的管家,第一次准备老爷夫人的出行,眼不错地盯着这种事情,生怕有什么疏失的地方,在端午这日,他起来个大早,又将车马,用具,护卫这些都齐齐地检查了一遍,这才松了口气。
他这样付出倒也不是没有成效的,贾赦一家人果然方方面面地舒适了,当然,一同沾光的还有受邀的曾举人一家三口。
贾赦带着师弟,儿子,张氏与曾母带着贾娜,曾小妹便出门了。
扬州城果然万人空巷之态,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地众人地心情就被感染,身心都放松下来了。
看了龙舟,品尝了外面的粽子,买了香包,彩线,甚至还有不少孩子们的玩意儿之后,一行人这才返家。贾赦真是累坏了,可是瞧着媳妇和两个孩子都是精神奕奕的,他一个大老爷们还真是不好表现出来,硬撑着的后果就是贾赦在泡澡的时候差点儿睡了过去。
水凉了之后这才被张氏给叫出了浴室,虽然晚上就灌了姜汤,可惜的是,贾赦第二天还是染上了风寒,师爷们去衙门里告了假,张氏也打发人去请了大夫。
吃了药的贾赦就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地开始种蘑菇了,没法子的张氏只准让他看杂书,公务和正经书籍一律不让碰,生怕他劳神。
贾赦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体谅妻子的忧心,专心地开始养病,一天两天地倒也没大事儿,可时间久了不去衙门也不是个事情。
贾赦病了之后曾举人也很体贴地给两个孩子放假了,让他们在师兄面前侍疾尽孝。
有妻儿陪伴在身边,贾赦这病好的倒也挺快的,很快地就没有大碍了,为了以防万一,张氏还压着贾赦又在家中休息了三日,这才同意他去衙门忙碌。
这个时候,正好也来了正事儿,也不知道皇帝的那根心思又不对了,竟然要南巡。
尽管最后一站是金陵,可是扬州也是必经之地,作为扬州的官员,贾赦自然是有责任和义务出一份力,让扬州光鲜亮丽地亮相,在皇帝面前留个好印象。
不仅是扬州衙门,便是上上下下地都别动员了起来,开始商量章程,这种事情在本朝尽管并非是第一次,可毕竟不同,现在该如何,衙门上下都有些惊慌,那种兴奋带着的慌张,做着美梦又生怕空虚一场的那种兴奋和颤栗充斥着很多人的心脏。
贾赦忍不住地有些想摇头,罢了,不提这些人,便是他自己也是有些不正常的。
好在距离圣人出行还有一段的时间,而且还会有礼部的官员会南下,指导各地做好迎接圣人的各种准备。
好巧不巧地,这分派到扬州的礼部官员竟然是贾敬。
作为贾氏的族长,作为贾赦的堂兄,他能被派到扬州来,这样一来,贾赦就瞩目了许多,众人喜笑颜开,还好还好,之前没往死里得罪人,大家很是理智地保持着对贾赦的一份和善,看吧,现在福报来了。
贾赦成为了衙门里的吉祥物,虽然知道缘由,可是贾赦还是有些哭笑不得,实在是有些荒唐。
不过他能做的也只能尽力地配合,毕竟这事儿也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贾赦完全没有藏私,将该注意的地方都告诉了众人,至于其他的,也只有等到礼部的官员来了才会知道具体要怎么做了。
贾敬也是没想到竟然是自己去扬州,他有些怔愣,不过想想外放扬州的堂弟,想想张阁老的手段,他保持了沉默。
贾敬并非是迂腐之人,自然也知道守望相助的好处,也不推辞,欣然地应下了这趟差事。
当然,这种钦差也是最吃香的,到了地方还不被地方的那些土包子给供上天啊?想想江南的富庶,众人对着几位派了差事的人简直羡慕嫉妒了,凭什么这种好事情就轮不到自己呢?
贾敬要南下,代善想想自己在江南的儿子一家子,吩咐人准备了好些东西带着儿孙,这事儿也没瞒着谁,老爷子既然吩咐了,那么底下人自然是要好生地去准备的。
身为母亲的史氏只要想起那个小崽子临走之前给自己的难堪,她就恨不得他死在外面,哪里会用心给他们一家子准备东西?
所以这事儿就到了王氏手中,王氏倒也没有什么怨言,点点头表示自己会好生做的,虽然现在她不过是帮着太太忙,不过她已经尝到了管家的甜味来了,所以王氏对着婆婆更加地恭顺了。
将来二房的前程如何,只怕还得看婆婆的了,至于偏心的公公么,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