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帝国崛起最新章节!
第三百九十四章告一段落
数万流民,分了孔府的粮食,劫了曲阜的县库,杀了县令和孔家一百多成年男丁,然后就散了活,而且散的很彻底。这样的事情,一看就是有组织的行动。
但是陈燮在奏本中写:贼闻大军至,散而走之,待臣至曲阜,贼走一空。念民生之苦,刀斧相加,恐激起更大之民变。臣已就近调集粮食,抚恤饥民,不使再变。此事因臣视察不细而起,故请辞山东巡抚一职。
济南方面的奏折先一步到了京师,内阁立刻送到朱由检跟前。张秉文、宋光兰联袂上奏,东昌、兖州二府,奸商与文武官员勾结,沆瀣一气,盗卖库粮,罪大恶极。事情败露,自戕者有山东都指挥使、兖州分守道、兖州知府、济宁知州、任城卫指挥使、济宁守备。
这些人自杀的原因,其实不是盗卖库粮,而是因为衍生民变,导致孔府被毁。这三个罪加起来,肯定没救了。看看东昌府,不就没有自杀的官员么?百姓没闹起来就没事。
奏折中还强调了,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济南府,这四个府一切太平。东昌府流民在省城及时运粮赈济之后,也恢复了平静。夏收即将开始,山东之乱无虞。
如何处置山东官员,内阁里分了两派,一派是孔贞运为代表,要求严惩山东官员。为首者陈燮、张秉文、宋光兰,更要严惩。不过孔贞运一个人闹腾没用,温体仁等人则认为,陈燮事先有视察旱情,要求各府做好准备,成果是不错的。关键是地方官员欺瞒,联手作假,陈燮短期视察,很难能看出端倪。当前大局之下,还是下旨斥责为上。
就是说,眼下够乱了,就不要再生事端了,陈燮是什么人?你当他是软柿子啊?他手里有兵,大明最能打的兵。你撤他的职,还能怎么地?难不成派人去抓他?要去你去,我们不干。再说,这事情算在陈燮的头上,也不合适。陈燮顶多是个领导责任,斥责两句就行了。
朱由检很自然的偏向了陈燮,这个没啥好说的。东昌的奏报,先一步上来了。对不之后发现,两边说的差不多,说明陈燮没有欺君。这事情还没定论,陈燮的奏折也到了,一看陈燮请辞,孔贞运又来劲了。这位阁老,平时没啥言语,那是被温体仁压的狠。现在事关孔家,虽然他是江苏人,但架不住他姓孔啊,有理由发言。
山东的事情,内阁里争议不休,朱由检也在犹豫。朝臣弹劾海也来了,都是奔着山东群臣去的。不止一个陈燮,这是要山东官场灭团的架势。很自然地,反对的一方开始还击,谁当官没几个同年座师来着?开始吵,朝会上吵,散朝了弹劾吵。
有趣的是,这些人吵架的范畴,其实就两个字“责任”。丝毫没人去提,山东旱情如何,灾民安置如何。就是在咬着民乱孔家被破一事,王八咬人不松口。
文臣吵架,朱由检心里很不爽。为啥?很简单,山东的奏折又来了,这一次更具体。调集了多少粮食,安置了多少灾民,兖州府的乱局被控制住了,目前没有再闹腾的意思。
争吵了一个月,陈燮在兖州就呆了一个月。连续十几份奏折,没有一份是自辩的。都是开口称,臣有失察之罪,然后说具体的都在干啥。审问官员,查明案情,打击奸商,罚没粮食多少,罚金多少。一笔一笔的账目非常清楚,这是在真真的做事的态度。
又一天的早朝,文官们还在两边对喷的时候,朱由检忍不住了。拍着龙椅站起,抬手指着在台下吵架的官员们,怒喝:“你们在这里互相攻讦,可知山东地方正在忙于安顿流民,挽救夏收,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你们可知道,山东从各地调来多少粮食?你们可知道,陈思华在兖州呆了一个月,忙着安抚地方,上的奏折里,一个字都没为自己辩护?你们可知道,陈思华收缴赃款,对奸商开出罚金单子,所得白银五十余万,山东地方不留一两,全部押送进京,交给朕来处置?陈思华在山东,为地方稳定殚精竭力,你们呢?可有一实策?”
这一通骂的,下面的文臣们目瞪口呆,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朱由检拂袖而走。吵了一个月的事情,终于落下了帷幕。内阁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票拟一则,交司礼监披红下发。
具体内容为,兖州之事,巡抚、布政司、按察司,皆有失察之责。念彼等处事果断,善后及时,不以重责。暂时留任,以观后效,再有事发,两罪并罚。都指挥使毛xx,兖州分巡道,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人虽死,不能脱其罪,责成山东地方抄家,女眷充为官ji。
这么一个处置,山东官场要员们,除去自杀的都指挥使,其他人毛都没掉一根。这样的处置结果,山东地方自然弹冠相庆,总算是保住了自己的饭碗。
陈燮从兖州回来,看见这个处置结果之后,还是上奏一份,称:一干以死逃罪者,念其尚有羞耻之心,抄家、罚金即可,女眷发还祖籍,可彰君父之德。
这一份奏折到了京师,再次掀起轩然大波,文武百官意外众口一声,支持陈燮的建议。朱由检看在抄家罚金的面子上,思之再三,勉强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百官纷纷上奏,称颂君父之德,不亚尧舜。并恳请,今后非谋反大罪,皆效此例。
赶上五十万的银圆的汇票到手,听说山东地方恢复了平静,心情大好的朱由检,意外的同意了这次建议。并表示,有司可设条例,以待日后有据可查。意思是,抄家是必须的,罚金换一条命也是必须的,该罚多少,你得有个标准。但是,是否按照这一次的例子来,还得由皇帝来决定,不可作为常例。意思就是,规则可以搞出来,是否按照这个规则来,标准在皇帝的手里掌握着。这一招出来,虽然说皇权还在发挥主要作用,但已经被砸出一个口子。
山东的事情,居然就没人提了,孔家的问题,也没人去提。最后还是陈燮联合按察司、布政司上奏:圣人门第,不可没落。可从罚金之中拨款一些,交由彼等安家,另选继承人,官府出面帮助孔家恢复门第。
朱由检很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孔家的妇孺是陈燮救的,一些贪官的罚金还没收上来的,全部交由陈燮代转给孔家。另立家主一事,也由陈燮代为选定,择日举行仪式,上奏审批。
陈燮很认真的写了个长奏折,先说漕运卫所废弛,可借机整治,为日后整顿卫所积累经验。接着说山东两府官员一案,牵扯众多,当由厂卫接手善后。再说孔家的事情,还是要礼部派一个老成持重的官员下来主持,地方处置名不正言不顺,还是扛着君父的名义下来的官员比较有说服力。具体到钱粮,山东地方可以担负。最后说到官员,吏部、兵部,应尽快选派官员下来接任。
这份奏折到了京师,陈燮再次受到了百官的好评。之前那些弹劾陈燮的家伙,突然换了一张嘴脸,往死里夸陈燮。朱由检这一次很干脆的照准了陈燮的意思,不过加了一条,卫所整顿之事,由陈燮负责。具体到卫所官员的问题,由陈燮推荐至兵部。
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给了陈燮这么一个好处,还是看在陈燮带兵厉害的面子上。朱由检小气吧啦的一面,暴露无遗了。陈燮兜了一圈,要的不就是这个么?接着旱情的机会,山东官场上下,都给收拾了一顿。两个府的官员,基本上都被装了进去。关键是卫所的权利,陈燮拿到手了,这一下整条运河,都在陈燮的手上。
在卫所这个问题上,朱由检和陈燮之间,其实是一个默契的结果。陈燮惦记要在运河上收费呢,这个事情朱由检可是记的很清楚的,不然也不能把卫所的事情都给陈燮处理。皇帝再信任一个官员,也都是有度的。
山东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基本结束了。皇帝的同意之后,陈燮立刻着手整顿山东卫所。本来还有个南直隶的大河卫,陈燮是在是够不着。卫所有大量的土地在军官的手里,这一次陈燮接着这个机会,上上下下的军官都撸了个干净。土地自然到手,由专人打理。军户还是军户,不过不用再当兵了,安心种田,地租降到三成五。负责农业这一块的负责人,带着军户修水利,挖深井,费用都是从罚没的钱财里出来。
一番梳理折腾下来,山东运河沿岸尽数落到陈燮手里。沿途的百户、巡检等等官员,全部都换上登州营的军官,任城卫、平山卫的官兵,也都换成了山东的新兵。
内阁来了个阁老,不过不是孔贞运,而是贺逢圣。安置孔家的费用,陈燮倒是一点都不耽误,拨款一万银圆,粮食两千石。这么配合,贺逢圣也很满意。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