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落

狐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庶女的日常最新章节!

    又是一年春来早。

    曼春早早的就起来了,童嬷嬷也已经穿戴好了,叫人兑了些温水服侍她梳洗了,看看外头天色,见太阳并不是太好,便从一旁拿过昨天就已经洗净熨平的外出衣裳,挑了一身略厚实些的,仔细地服侍她穿好。

    今天要出门,曼春没有像平时那样梳双平髻或丱发,而是梳了分肖髻,挑了支蝶恋花的步摇和两朵粉色珠花插戴了,耳朵上一对金镶玉桃的耳坠,童嬷嬷左看右看,仍是觉得太素净,也不怎么出挑。

    曼春年纪还小,原本就不必往头上插戴太多首饰,尤其今天她穿了件嫣红色绣报春花的夹衣,若是再戴一头花儿,简直……想不出会是什么样子。

    童嬷嬷也知道自己伺候的这位姑娘的脾气,不过她还是觉得小姑娘应该多打扮打扮,遂不死心地从装绢花的盒子里捏了支粉色堆纱花儿送到曼春面前,“姑娘要是嫌红的太艳,那这一支呢?”

    曼春有些无奈,接过来,对着镜子比了比,倒也还和珠花相衬,别在了头上,“满头插带着,实在太累赘。”

    童嬷嬷笑道,“今天出门不光有大姑太太她们,说不得还要遇上别家的太太小姐,上回黄姑娘头上不就戴了朵红的?也好看得紧——”

    眼看时辰就要到了,曼春问道,“姐姐那边怎么样了?都准备好了吗?”

    遣人去问了,果然唐曼宁那边也差不多了,正要打发人来问她,小五道,“大姑娘今天穿了件橘红色的,绣了大朵的芍药,好看哩!”

    今天既然是要出门,跟着的人就不能少了,不仅童嬷嬷跟着,宋大家的和姚氏也都要跟着去,小屏身子不舒坦,就留了年纪小的春雁在家里,又托了守信家的看顾着些。

    春雁眼巴巴地瞧着小五和春波换了新做的衣裳,看了一会儿就转回来,见小屏脸色有些苍白,又担心道,“小屏姐姐?”

    小屏朝她笑了笑,小声道,“二姑娘既然留了咱们俩看家,一会儿等她们走了,咱们就落锁,厨房里还有些栗子,咱们弄个火盆烤来吃。”

    这话正好叫曼春出来听见了,她笑道,“你们俩倒是会找自在,也罢,只要不把这房给烧了,随你们怎么折腾,屋里的果子糖还有不少,你们要吃就拿去吃,等我们回来带好吃的,左不过出去半晌。”

    这些小丫鬟一向由管她们的嬷嬷管教,只要规矩守住了,曼春并不多过问,反而在吃喝用度上很是宽容,并不苛待。

    小屏幼时家里境况不好,才被送进唐家来做了丫鬟,她的身子一向不如小五壮实,前几日来了初癸,人难受得站不住,小脸白的跟雪似的,曼春一看不对,赶紧叫人去医馆里请大夫,好在抓来的药倒也管用,几帖药喝下去后就没再疼的直打滚儿了。

    曼春又让人熬了红糖姜茶,里头搁上鸡蛋大枣,天天早晚一盅,叫人端给小屏吃,也不叫她做事。

    小屏吃了药稍稍好些就要下床找活儿干,“躺了这么久,浑身都不得劲。”

    童嬷嬷她们就劝她,“这个时候不好累着,姑娘这是疼你,等你好了,再好好伺候就是。”好歹把她劝住了,按着她躺回去了。

    过年时的热闹已经消弭,回忆起正月十六那日的事,那一场令人惊魂的暴乱却仍旧横亘在人们心头,令许多人心有余悸,乍一听闻被俘的海贼、凶逆及其朋党要被押解上京候审,全城都轰动了起来。

    街上大部分的店家已经重新开始营业,但还有一些铺子,虽然已经收拾过了,乱象不再,却仍旧空着,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有些地方挂着白幡。

    曼春她们便是要去和唐妍会合,唐妍做主在酒楼包了临街的雅间,要看衙门押解俘虏们上京。

    唐曼宁和曼春到了的时候,雅间里已经有人了,唐妍今天倒是没带女儿出来,她身边跟着的是石家二姑娘,见两个侄女来了,她道,“怎么才来?”

    唐曼宁道,“路上人多得很,堵得厉害,听说今天俘虏要离城,都出来看哩,我们险些就过不来了。”

    姐妹两个坐下了,见唐曼春没什么精神的样子,石二姑娘道,“她怎么了?怎么这般萎靡?”

    唐曼宁看看妹妹,小声道,“这一路过来,看见不少挂白幡的。”

    石二姑娘亦是怅然,“确令人不忍目睹……”

    过不多时,黄通判和杨通判两家的女眷们也都到了,黄太太是个消息灵通的,道,“城里有几家大户牵头,要大做法事,为城里城外枉死的无辜百姓超度。”

    杨太太也道,“清虚观也要做大道场哩。”

    唐妍也听人提起过一耳朵,此时便问,“是谁牵的头?”

    这一次海贼上岸作乱,城里城外死伤了不少人,若是要为了这个做法事做道场,怎么着也得请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法师来,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办得到的。

    黄太太道,“是几家富户乡绅合办的,听说要请三百僧人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如今都在议论哩。”

    唐妍笑笑,问杨太太,“怎么清虚观也要凑热闹?”

    杨太太笃信道法,听了唐妍的问话,倒也没不高兴,“哪里能少得了呢?道长们也是悲天悯人。”

    …………以下是回忆的分割线…………

    正月里,十五前后的几日是全城最热闹的时候,尤其十五这日,城里大开元宵之禁,彻夜欢乐,不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百姓们走出家门逛灯市、赏花灯、猜射灯谜,还有放焰火、舞龙舞狮……街市上、寺庙里更是辉煌百倍,各式的灯树、灯楼鳞次栉比,期间自然不免有攀比争竞之意。

    唐曼宁和曼春姐妹两个原本想出来看花灯,无奈唐辎有公务要办,不放心姐妹两个出门,让人找了做灯的匠人在花园里扎了一架灯山,又买了好些花灯挂在家里。

    然而在家里看灯,再怎么热闹也和外头不一样,唐曼春还好,唐曼宁盼这日子却已经盼了好久,得知十五这一日要被关在家里,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原本她还指望着请唐妍带她们出去看灯,可李家也是不巧,进了正月乍暖还寒,李姿年纪小,在自家院子里玩了一场,出汗嫌热就趁着服侍的人不注意把衣裳脱了,光着脚在屋里跑,虽说很快就被服侍的人发现了,可还是受了凉,她又嫌药苦不肯吃药,一来二去病就重了。

    她虽不是唐妍亲生,然而从小养到现在,也和亲生的没有两样了,她这一病,李家上下忧心,唐妍一边要管着家事,一边还要操心几个小的,哪有心情上街看灯?

    唐曼宁不死心,总还盼着大姑母唐妍能够派人送信来,叫她们一起去看灯。

    盼啊盼,直到元宵端上了桌,听说李家送来两盏宫灯,唐曼宁“啊”了一声,失望之情无以言表。

    曼春看到她这个样子,忍不住抿嘴笑,收到白眼一枚。

    那两盏宫灯颇为精致,提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盏绘了美人,一盏绘了花鸟,上下缀了大红缨络,漂亮极了。

    那送灯的婆子来时就得了嘱咐,道,“这灯是今年新得的,我们太太说了,家里事忙不能出来了,两位姑娘也好好待着,别四处跑,外头一到这个时候就乱的很,年年都有好些走失了的,骨肉分离,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话就带着训诫的意思了,两人站起身听了,道了谢,又给了那婆子厚厚的封赏,问,“你家姑娘今儿好些了么?”

    听说李姿肯吃药了,唐曼宁就笑,“这小丫头!”转脸吩咐人,“把挂在西厢没点着的那几盏灯取来。”

    待小丫鬟把灯取来,原来是一盏红眼睛的兔儿灯,一盏粉紫色的蝴蝶灯,还有一对小小巧巧的走马灯,唐曼宁道,“这是我们两个做表姐的给她的,让她看了心情也能好些,告诉她,好好养病,乖乖吃药,过两日我们去看她。”

    等那婆子走了,唐曼宁失望地叹了口气。

    曼春摆弄着那两盏宫灯,看得目不转睛,道,“这上头的画儿是谁画的?不像是匠人的手笔。”

    “你若喜欢,都挂你那边吧。”

    曼春扑哧一笑,“今天好歹是过节,耷拉着脸做什么?原就是咱们一人一盏,嗯……你要什么的?美人?花鸟?”

    唐曼宁无所谓的摆摆手,“随便拿一盏就是了,”她见曼春正盯着美人图的细看,就要了花鸟的那盏。

    曼春见她一副打不起精神来的样子,凑近了挨着她坐下,“咱们在家看灯也挺好的,也不用去外头人挤人、人挨人的,多自在?姑母也说了,年年灯节都要走失不少人呢。”

    唐曼宁嘟着嘴,“出去看灯不就图个热闹?一年才这么一回……”

    “好啦——”曼春揽着她的肩晃了晃,“我叫人去买了好些爆竹烟火呢——”

    唐曼宁眼睛一亮,往年这放爆竹放烟火的事儿都是哥哥安排人去办,今年家里只剩她们俩,没想到妹妹倒给了她一个惊喜。

    曼春见她来了精神,就道,“一会儿咱们去我那儿楼上看灯,院子里宽阔,叫她们放烟火给咱们看。”

    吃了晚饭,花园子里的灯山已经点起来了,两人高的灯山搭成了亭台楼阁的样子,灯火辉煌,曼春住的正房原和别处的正房一样是有二楼的,但曼春不爱住,便空了下来,只简单放了几样家具,她早早地就吩咐人摆上了几个火盆子,把楼上烘得暖暖的,在这里看灯山不远不近,还不用受冻,站起来远眺隐约也能瞧见外头灯火连天的热闹景象。

    “快看,那边承天寺的灯山!”

    曼春顺着姐姐手指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一片灯火之中立起一座巨大的灯楼,灯楼上头不仅绘有龙凤虎豹,更有文殊菩萨跨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令人赞叹。

    “好大的手笔,”唐曼宁叹道,“今年的魁首恐怕就落在他家了。”

    小丫鬟们点起爆竹烟花,院子内外顿时就热闹了起来,有笑的有叫的,巴掌都拍红了,唐曼宁也忍不住跃跃欲试的下楼去院子里点了几个,冲天而起的烟花在空中四散,璀璨了整个天际,留下的唯有无言的惊叹。

    姐妹两个玩得也有些累了,就窝在罗汉床上一人抱个手炉,一边看灯,一边猜些灯谜,答不出来的便要罚酒。

    好在酒淡,并不怎么醉人。

    夜渐渐深了,唐曼宁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老爷回来了没?去问问。”

    葛嬷嬷在倒座房和童嬷嬷她们也正热闹着,听了小丫鬟的回禀,就道,“早和守信家的说过了,要是老爷回来了,就叫她过来说一声,这会儿恐怕还没回来。”

    ——轰!

    一声巨响!

    曼春酒量浅,昏昏沉沉的歪着,将睡未睡,被这远处传来的一声巨响吓得差点儿没蹦起来,她按着心口喘了两口,才觉察自己竟出了一身冷汗,“怎么了?刚才是什么响?”

    唐曼宁趴在窗台上倾着身子向对面喊,“葛嬷嬷!葛嬷嬷!”

    唐嬷嬷趿拉着鞋忙不迭的往外跑,听见大姑娘喊她,赶紧应了一声,“姑娘们别怕!”

    唐曼宁喊道,“嬷嬷你赶紧去找李嬷嬷,叫她安顿好上下,再去找宋管家,问问他怎么回事,要是不知道,就叫人去衙门去街上问问。”

    曼春擦去一头冷汗,定了定神,见姐姐吩咐完了葛嬷嬷,脸上却难掩慌乱,便上前握住她的手。

    唐曼宁顿了顿,安慰她道,“不怕,那动静远着呢,该是街上出了事。”

    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想到,她们的父亲唐辎佐理知府,正管着捕盗,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必然要受牵连。

    想到这儿,两人都变了脸色。

    唐曼宁让她好好歇着,自己打算去前院问一问,曼春却要跟着她。

    唐曼宁有些心烦,“夜里冷,你若是再病了,不是给我找麻烦吗?快去歇了!”

    曼春却不肯,“我穿得厚实些就是了,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去?我要和你一起!——两个人还能商量商量呢。”

    唐曼宁着急去前院,便道,“那就快些!童嬷嬷,你给她穿暖和些!”

    童嬷嬷不仅把二姑娘的厚衣裳拿来了,还另找了条厚厚的披风给唐曼宁,“大姑娘也披上吧,仔细受了凉。”

    姐妹两个领了人去到前院,半路遇到葛嬷嬷,“李嬷嬷今晚一直在各处巡视,各处的门户都看得紧紧的。”

    唐曼宁忽然顿住了脚步,按着额头,懊恼道,“我倒忘了,两位姨娘那里怎么样?”

    别说唐曼宁,连葛嬷嬷也忘了,“我这就叫人去看看。”

    “不,”唐曼宁叫住她,“你亲自去,别人去了恐怕弹压不住,你问清楚,问她们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若是有哪里不好,赶紧去叫大夫。若是外头街上真出了乱子,再过一会儿,恐怕连大夫也不好叫了。”

    葛嬷嬷看了看两位姑娘身后跟着的人,唐曼宁催促道,“快去吧,我去前院,你把事办好了,就去前头找我。”

    宋大管家正在清点人口,得知两位姑娘过来了,赶紧将人让到了正堂。

    唐曼宁神色凝重,“宋管家,你可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

    宋大就是猜出了几分,也不好说自己知道,就道,“听这动静,兴许是有贼人趁着节下人多热闹在闹事,老爷如今正在衙门里,街上的衙役兵丁也不少,想来出不了大事。小的已经叫人出去打听了,衙门那边也已经让人去问了,想来再过一会儿就能知道消息了。”

    去衙门的人很快就回来了,毕竟离得不远,去的人将唐辎的话带了回来,“老爷说了,街上一二宵小之辈趁乱抢掠,已经被官兵拿下了,只是伤了些路人,全城已经戒严,姑娘们不必担心,天亮了就太平了。”

    “老爷今天是不能回来了?”

    那人答道,“老爷说出了这样的事,上头必是要过问的,衙门里也忙,这两三日恐怕回不得家了,叫小的捎带几件换洗衣裳。”

    唐曼宁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皱了皱眉,问宋大,“平时管着老爷衣裳的是哪个?叫他来。”

    唐曼宁不仅叫人收拾了换洗的衣裳,还备了两套头巾、靴袜和梳洗的用具,连参片也备了一包。

    她又问宋大,“别处有没有什么消息?”见宋大摇头,便道,“等天亮了,你亲自去大姑太太家问问。”

    她总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宋大想劝两位姑娘回去歇着,可是看到正襟危坐的大姑娘,思量了又思量,还是把原本想劝的话咽了下去,给自己老婆使了个眼色,道,“老爷既然如此说,想来是没什么的。”

    唐曼宁叫那个去衙门的下去了,看看宋大,“不是还有个去街上打听的?”

    宋大就不敢多说了。

    又等了将近一个时辰,那个去街上的人才回来,他浑身狼狈得很,衣裳皱皱巴巴的,头上的帽子也没了。

    “今天城里宵禁,各处都热闹得很,也不知怎的竟有一伙贼人混了进来,在酒楼大吃大喝,后来叫人识破,就打了起来,偏那贼首是个厉害的,多少军兵奈何不得他!只好把他堵在酒楼里,后来酒楼失了火,不知是谁扔进去一大包炮仗,遇火炸了,才把那贼首擒获。街市上好些人受了惊,人挤人的给踩伤了,还有些铺子也被人趁乱抢了,幸亏城门天黑就关上了,该是没有跑出去的,如今外头都戒了严,挨家挨户的查呢,身份对不上的都给押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