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那些事最新章节!
但平静永远是短暂的。此时的唐僖宗已跑到蜀地成都,在成都安定住后,越想越生气,开始深深的思念长安。881年1月,春节还没过完,唐僖宗就诏令太原、代州等节度使各发本道兵赶赴长安讨伐齐军。
诏令发下去了,各节度使发不发兵就不知道了,唐僖宗也无法,只能让诏令先飞一会。而这个时候,黄巢也没闲着,派遣使者到各地招降各镇节度使等地方实权派。皇帝远在蜀地,朝廷诏令不通,各镇皆对唐朝复兴没有信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多选择暂时归顺大齐或者保持观望,都按兵不动,观望局势的发展。
难得的平静,也是让人窒息的平静。直到2月份,郑凝绩入蜀朝觐皇帝,悄然打破了这种平静,郑凝绩是谁不重要,他的父亲是时任凤翔节度使郑畋,而凤翔是长安的西大门,此时是蜀地的西大门。看完郑畋的奏章,从长安出发的三个月里,唐僖宗第一次看到了曙光,目前唐室朝廷急需一个振臂一呼的英雄,打破目前让人窒息的僵局,而这个英雄出现了,他就是郑畋,大唐不亡亦。唐僖宗虽然好喜乐,但这次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郑畋的高光时刻到了。
郑畋这人不简单,很有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在黄巢还在岭南以南转战的时候,时任同平章事的郑畋就建议朝廷以招降为主,以岭南节度使的职位授予黄巢,避免国家长期陷于战火,他进言道:"黄巢乱军因饥荒而起,又大肆劫掠钱粮,这才逐渐壮大,席卷全国。不如宽赦其罪责,以官职将其稳住,待日后时机成熟再行剿灭。那些跟随作乱的民众,大都只是为求活路才铤而走险,只要遇上丰收之年必然思乡,到时军队离散,黄巢不战自灭。"由此可见,郑畋看问题的眼光非常准,先授予官职稳住事态有方法,时机成熟再行剿灭有原则,对农民军的需求及可能的变化很了解有谋略。但当时,朝廷的另一位宰相卢携正倚重淮南节度使高骈,认为高骈统领的淮南军足以剿灭黄巢,因而极力主张继续进剿。唐僖宗也正年轻气盛,亦希望高骈能够成功,最终采纳了卢携的主张,以剿灭为主。在中书省办公时,郑畋再次规劝卢携道:"贼军百万,横行天下,国家的安危全靠我们几个人来谋划。高骈消极作战,养寇自重。您想依靠于他,我不知道将来结局会怎样。"卢携拂袖欲走,结果不慎将袖子甩到了桌案上的砚台里,气得将砚台扔到地上。两个宰相不顾体面,在办公场所公开闹矛盾,实在影响不好,唐僖宗一怒之下就同时罢免了郑畋和卢携两人的相位。
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郑畋所料,黄巢的军队终于攻入长安。卢携羞愧自杀,郑畋任凤翔节度使,守护长安的西大门。在唐僖宗西逃途中,在斜谷遇到前来迎驾的郑畋。郑畋号哭请罪:"社稷至此皆是将相误国,请陛下斩臣以谢天下。"唐僖宗听了既感慨又惭愧,“爱卿何罪?早如卿所言,何至如此啊”,忙抚慰郑畋一番,让他坚守要冲阻止乱军西进,并允诺可以行使便宜行事之权。
郑畋返回凤翔后,就召集军府将吏,商议讨贼之事。诸将皆认为贼军势大,现在不能硬扛,建议等各地勤王军队云集后再做打算。郑畋很生气也很无奈,怒火攻心以致晕倒在地,后虽被救醒却始终无法发声。
而黄巢的招降使者恰于此时抵达凤翔,节度使病重不能说话,军队二号人物监军彭敬柔就负责处理这个事情。太监终是无种没胆量啊,被黄巢的军威吓破了胆,就以郑畋的名义起草谢表,表示归顺黄巢,并设宴款待来使,席间,诸将皆哭。来使非常奇怪,问“大家得投明主,何以悲伤?”一个反应比较快的幕僚含糊应道:"郑相公因风寒不能前来,我们都很悲伤。"
郑畋后来得知这一状况,认为人心尚未厌唐,于是召集将佐,晓以大义,终于得到诸将的支持。他刺破手臂,与诸将歃血为盟,并趁机修缮城池,整治军械,训练士卒,同时秘密联络周边各藩镇,相约合力讨贼。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等皆各率所部,抵达凤翔。同时,神策军尚有数万大军分散于关中各地,只因朝廷西迁而无人指挥。郑畋将这些军队全部召集到凤翔,并厚赏钱财以结军心,一时间军势大振。不久,黄巢又遣使者至凤翔。郑畋当即斩杀使者,与黄巢决裂,同时派儿子郑凝绩入蜀朝觐皇帝。
3月,唐僖宗加授郑畋为同平章事,充任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与泾原、秦州、鄜延、夏州等节度使"同盟起兵,传檄天下",并允许他以"墨敕"封授官职,自行封赏有功将士。同平章事就是与宰相同级别,毕竟级别高了才好协调事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就是长安西边诸路军队总指挥,以"墨敕"封授官职,就是可以自行封赏,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利。唐僖宗也是拼了,充分放权,将希望寄托在郑畋身上。
郑畋虽是文官出身,但行军打仗也不含糊,唐朝的风气是出将入相,可安邦定国,也可领军沙场。接到唐僖宗的任命后,郑畋随后便向天下发布檄文,号召各藩镇共讨黄巢,郑崮檄文一出,顿时天下震动,各镇纷纷响应,加快了发兵勤王的步骤。
大齐皇帝黄巢也早知道了消息,从派遣的使者被斩就明白了郑畋将会是一个劲敌。看到郑畋发布的檄文,黄巢隐隐感到一丝不安,这一仗必须要打,且必须要打赢,打不赢观望的各镇节度使就会再次归顺唐室朝廷了,这年头,谁赢群众才会帮谁。
黄巢命手下第一大将尚让、王璠率五万兵马攻打凤翔。尚让身经百战,自然没有将文弱书生郑畋放在心里,欲一战灭之。郑畋命令大将唐弘夫埋伏于龙尾陂(在今陕西岐山东),自率数千军队,多张旗帜,在高冈疏阵以待。看到郑崮的军阵,尚让更放心了,率领部队,直冲高岗,想要生擒郑畋。尚让的军队刚冲到一半,两边埋伏的唐军忽然杀出,正面郑畋的军队也迎面杀出,瞬间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形势忽然大变,如撞进口袋一般,尚让大惊,急令部队后撤,却已经晚了,兵败如山倒,前军践踏后军,一时死伤无数。龙尾陂一战,尚让军队被斩首两万余级,伏尸数十里,无力再战,尚让只得率领残军狼狈逃回长安。
龙尾坡首胜,军威大振。郑畋命令唐弘夫、程宗楚乘胜追击,率前军进击长安。尚让狼狈逃回长安,为了面子上好看,就谎称败于郑畋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黄巢大惊,想不到郑崮这么有实力,令黄巢更为惊恐的是,听各路探军来报,多镇节度使已派出军队,准备兵围长安。
此时,唐弘夫所率前锋部队兵势正盛。各种传言传来,守城的义军无心恋战。为了暂避锋芒减少损失,也为了不被全部围困长安,黄巢决定先出城避一避,就率领部队驻军灞上,将长安拱手相让。
胜利来得太容易了,唐弘夫、程宗楚有点懵,原来大齐军队是纸老虎,不足惧也,就没有及时通报郑畋后军跟进。更要命的是,长安自古繁华之地,这群来自凤翔的虎狼之师抑制不住冲动,谁不想发财,从刚开始的偷偷摸摸的讹诈,到后期正大光明的抢劫,涣散的军纪如平原纵马、易放难收,唐弘夫想约束已经约束不住了,只得派使者快马加鞭去向郑畋汇报。进入长安的凤翔军队,烧杀抢劫,可怜长安市民,又遭受一次来自所谓自己部队的洗劫。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长安市民很受伤,原本期盼的王师还不如所谓的叛军,我们到底是谁的子民。部分很受伤的市民,开始怀念大齐,一些人跑到灞上把消息报告给了黄巢。黄巢于是派军士去长安城打探,发现长安城竟然不设防,城内兵荒马乱,士兵忙于争抢财物,所谓的大军没看到影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巢迅速派尚让带兵反攻长安。尚让这次很用心,吸取上次的教训,并活学活用,带领部队,三面合围长安城,留下西门让凤翔将士跑路。京城三日游、抢够了钱财的凤翔将士们无心恋战,纷纷从西门撤出,唐弘夫、程宗楚约束不住,也战死在乱军中,尚让终于一雪龙尾坡惨败的耻辱。
等郑畋率领部队急赶到长安城外时,黄巢已率军进入长安城。看着城楼上升起的大齐国的军旗,功亏一篑,郑畋长叹一声悔恨不已,只得率部退回凤翔。长安西线又一次陷入僵局的平静,黄巢忙于东线、南线的战事,没有精力专心进攻郑崮,郑畋一时忙于聚拢从长安归来的溃军,也暂时无力再攻长安。
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稳定住了襄阳、邓州方面的局势,又派遣朱温驻兵长安西边,与郑畋等唐朝军队对峙。唐僖宗也没闲着,看郑畋仗打得不错,就诏令授郑畋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充任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让他以宰相身份总领收复长安的战事。
西线依然是僵局。黄巢这边朱温很是凶猛,虽然几次打退聚集的唐军,但没有决定性的胜利,郑畋这边协调各路军队围攻长安,虽然困难重重,但整体形势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包围圈越圈越紧。
虽然是僵局,但整体上对唐室朝廷是有利的,仗打的就是综合实力,唐朝虽虚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郑畋带头,各路藩镇也奔走在勤王的路上。但不幸的是,僵局很快被打破,郑畋居然被驱逐了。
驱逐郑崮的不是唐僖宗,而是凤翔行军司马野心家李昌言,凤翔节度使郑畋的直接下属。在和自称大齐皇帝的黄巢的对战中,凤翔府库耗竭,郑畋只得减少了对士卒的犒赏,并削减军饷,钱财拿的少了,士兵自然牢骚满腹,李昌言觉得机会来了,这个乱世就流行以下犯上,当节度使是每一个武将的梦想,如今士兵不满,正是机会。于是李昌言借机予以煽动,881年冬天,他把兴元的军队调回凤翔首府凤翔府,作进攻之势。
郑畋很难过,原来最大的威胁没有来自大齐,而来自于自己的部下,最深的伤害都是来自于自己人。看着凤翔军队互相对峙的局面,56岁的郑畋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须发皆白,看着大唐王朝刚刚有一点恢复的迹象,郑畋不希望部下自相残杀,为了大局稳定,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就决定一个人去见李昌言。须发皆白的郑畋一个人走向了李昌言的军营,走的很慢,却一步一步很坚定,李昌言军营里面的将士沉默,主动让道给这位老人。在李昌言的中军大帐,两人相座无言。良久,郑畋把兵符解下,轻轻的放在桌案上,“凤翔就有劳你了”,郑崮拱拱手,走出大帐,走出军营。
李昌言自封为凤翔留后,就是代理节度使的意思,并派兵护送郑畋西行离开凤翔境地。郑畋本想去成都会合唐僖宗的,走到一半的时候,感觉太累、身心俱乏的累、几十年的累一并涌来,也许真的老了,就给唐僖宗上了一封奏章,称病,留在汉中养老。
唐僖宗很快从军中得到消息,心疼、愤恨却无奈,只得诏令郑畋为太子少傅(太子的老师),诏令李昌言为凤翔节度使,诏令宰相王铎代替郑畋为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征兵赴关内"。
英雄要建功立业,英雄也可以为大局而甘愿后退,英雄会落寞但不会被忘记。882年,郑畋再次被唐僖宗征召为宰相,并让他主管军务,统筹协调各路勤王事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郑畋不辱使命,在朝中抵制宦官田令孜胡乱干政,在外联络各地藩镇军队兵围长安,终于在883年4月将黄巢大军逐出长安。
883年,唐僖宗准备从蜀地重返长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此言不虚,野心家李昌言虽早已被朝廷任命为凤翔节度使,但一直心里不踏实,担心郑畋追究他兵变夺权之事,遂勾结田令孜,向皇帝告发郑畋的过错。郑畋心里很清楚,了却君王天下事,也该归隐山林了,遂称病请辞,对唐僖宗道:"陛下回京必经凤翔,沿途供应,全都要靠李昌言来保障。臣若以宰相为驾,必然会让他心怀不安,还是免去臣的宰相之职吧。"看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唐僖宗很感动,却也很无奈,只得改授郑畋为检校司徒、太子太保,随后又以其子郑凝绩为壁州刺史,让他在壁州(治今四川通江)服侍郑畋养病。
887年,郑畋在龙州(治今四川平武)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唐僖宗追赠郑畋为太尉,后思及他的忠诚与功劳,又追赠太傅。后来,郑畋归葬荥阳,魂归老家。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茂贞因早年曾得郑崮提拔,又上疏朝廷,请赐郑畋谥号,888年正月,唐僖宗再赠郑畋为司徒,赐谥号"文昭"。
赢得生前身后名,后人对郑畋的评论甚高,选取几条重要的,与大家共勉。“郑畋出将有破贼之功,入相有运筹之益,功成身退,始终俊伟,唐末诸相,惟畋优焉。”“黄巢以下第书生而搅翻世界,郑畋以致仕书生而整顿残唐,均是英雄伎俩,固不得以成败论也。”“郑畋倡义于先,功将成而忽败,李克用赴援于后,兵一奋而即成,非畋之忠义,出克用下也,时势迥异也”。
英雄已逝,所幸后来有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历史从不寂寞,在唐末的舞台上,另一个主角即将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