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最新章节!
李羡之自成亲以后,相敬如宾,琴瑟和谐,但他并未醉在温柔乡中,无日不在想着天下的局势。
此时,距那惊天动地的变乱开始,已不足五年。距大明天下的覆亡也仅剩二十年而已。
一直以来,李羡之是想着有一番作为的,面对着将要来临的天灾、兵祸,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首要的,便是粮食问题。李家有四五个庄园,七八座粮仓,还有地窨子,存着十余万石的粮食,养着上千家的佃户,自家衣食,自是不用忧愁的。不过李羡之想着的,不是自己一家,而是成千上万的人,个中细由,此事尚不便说。
那时,农家作物不外南稻北麦,其余还有粟、黍、棉、麻、豆之类。榆林地处高寒,天干少雨,粮食地产太低,寻常农家整年忙碌,缴过租税,便所剩无几了,常常一年到不了头,粮囤就见底了。
就在此时,有一种外来的高产粮食渐渐传入了——人们取名叫作玉麦(玉米),只是尚未广泛传播,只在少数地方才有。李羡之把玉麦的样子画成图,注上颜色形状等,派出几路人马,带着银子四处搜购。
直到秋后,几路人马相继回来,只有萧世乾领着人在平凉府买到了百十斤。
萧世乾把玉麦带了回来,李羡之如获至宝一般,将其收好了,放在府里存精米小仓里,等着来年春播。
在找种子的同时,李羡之又筹划着为榆林的百姓做些事情。想来想去,确定要建一座医局。那时,官家没有医局,百姓看病,只好找城里私家药房坐诊的大夫,或者等着走方的郎中上门。有些穷苦人家,看不起病,就只能熬着等死。
计较定了,李羡之找来贺人龙、惠显扬商量,二人听着新奇,拍手叫好。又说给夫人听,夫人也觉着可行。最后,又与老太公商量。
老太公听了,道:“你做的是积德行善的事,我自不会反对。再者你今已成家,我也老了,这份家业早晚要交到你手上的,你自己斟酌着办就是了,不用事事告我。”
见父亲这样说了,李羡之满心欢喜,又坐了些时候,陪着父亲说了些闲话才出来做自己的事。
打这之后,李羡之拉着惠显扬,骑着马满街踅摸办医局的地方。转了几天,终于在城南找到一处三进的旧宅子。这宅子主家姓汤,祖上也是富贵乡绅,传到这辈,不争气,吃喝嫖赌,把家业败了,因此要卖。
李羡之谈了几次,用了七百两银子把汤家宅子典了,又用了五六百两里外翻新了一遍。然后张出榜,招徕明医。不几日,应募的人云集来此,良莠不齐。李羡之不曾学过半点医药,一时没了主意。思索良久,想到了一人。
原来城里本来有几家药房,其中两家较大的,一家叫济仁堂,一家叫寿安堂。各有三五个坐堂的大夫。李家每年用医用药,都是从济仁堂里办的。
这济仁堂的东家姓徐名忠全,字义卿,是个远近闻名的名医,而且为人良善,时常周济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贫苦百姓。
李羡之想起此人,或许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便动身上门拜访。徐忠全见李家少老爷来访,自然不敢怠慢,忙让进内堂说话。
李羡之把办医院的事说了,徐忠全道:“少老爷有此心,有用的着的地方,尽管明言。”
李羡之笑道:“徐掌柜还是未能明白我的意思。”
徐忠全道:“请少老爷示下。”
李羡之道:“我对医药是一点也不知,手中也没甚么人可用。据我所知,徐掌柜这药房每年都要向百姓们施散医药,而且分文不取,可谓是侠义心肠,在下十分敬佩,因此想请安掌柜在我办的医院中掌纛,共成其事。”
徐忠全难为道:“蒙少老爷看得起,只是我这小店……”
话未说完,就被李羡之打断:“你这药房连人带药我都收了,劳烦徐掌柜折算好了,把单子交给我,我照价付银。”
徐忠全想了一想,道:“久闻少老爷行事手笔极大,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蒙少老爷瞧得起,我便认了,打今儿起,这济仁堂就是少老爷您的了。”
原来这济仁堂虽然不小,但收入却不多,每年全仗着城里几家有钱的大户人多,常用些生药。再者,便是本镇驻军也来此买药,因此有些盈余。如今若李家的医院办了起来,以他的人脉势力,这两大东家自然便不再光顾了。如此一来,济仁堂无论如何也难以维持了。
徐忠全正是想到这些,才一口同意了李羡之的提议。于是,李羡之派府里的一个管账先生和徐忠全一道,把济仁堂里存的药材一一盘点了,折成价,约有七千多两银子。
李羡之把银子付讫,将坐诊的大夫和一干伙计仍旧雇了,并以一年一千两银子请徐忠全做新医局的总管。徐忠全答应了,便把济仁堂的匾摘了。
李羡之命人将药材都搬到新医院,在院里设了考场,由徐忠全和几个大夫出了题,把来应募的七八十人聚在一起考试,内、外、儿、妇各科有别。有医术高明的,也有滥竽充数的,一场笔试,汰去大半,只剩二十多人。然后,又找各样的病人让其诊断,试了半个多月,选出十来个有才学的真大夫留用,其他的尽皆打发去了。
李羡之给这座新医局起了名字叫“济民院”,择了吉日,挂牌成立。在济民院里,开了内、外、儿、妇、疫、成药(配置丸药)六科,各置大夫坐诊执事。另外,又设立采办处,置买办两人,掌管生药、器械采买。
做完这些,济民院正式对外开张。因为院里有徐忠全和一批名医在,因此未过多久,上门求医的人便络绎不绝起来。因为济民院科别齐全,坐诊的大夫多,要的银子又少,因此看病的人都往这里来。
没过几个月,城中几家以寿安堂为首的药房便门可罗雀了。李羡之趁此机会,挨着亲自上门,高价把这些药房连人带药都买了过来。如此一来,济民院里的大夫似乎又有些人满为患了。
徐忠全找到李羡之道:“少老爷把药房买了也就是了,把人都招了来,济民院里已是用不了了,白白发他们工钱,也是不少银子。少老爷本就是菩萨心肠,来看病的百姓,诊费能少就少,能免就免,里外已是不赚钱了。再招这么多闲人,岂不要亏了?”
李羡之笑道:“我招这些人来,并非是在这济民院里用。对他们,我自有用处。”
徐忠全这才明白,李羡之要做的是一件大事。
果然,没过几天,李羡之又带着李如意和李喜儿两个出了城。仍旧沿着边墙四处游走,,西至定边营,东到清水营,一个多月,走了上千里的路。
李如意和李喜儿两个跟着风餐露宿,一路抱怨着。李羡之对他们道:“你两个不要急着抱怨,这一遭,我有要紧的事让你们办。”两个嘀咕着住了口。
一路走过,李羡之在两个军民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榆林镇最西端的定边营城和东段的孤山堡羁留了些日子。在这两地,李羡之各选了一处院子,谈好了价钱,然后才回到榆林。
回城之后,李羡之选了三十名精壮的家丁分作两拨,又把在城里招的大夫也分作两拨。由李如意和李喜儿两个分别带着往定边营和孤山堡开设医局,名称定作济民分院。
李如意和李喜儿跟在李羡之身边惯了,哭丧着脸不愿出去。李羡之对他们道:“你两个自小跟在我身边,读过些书,脑子也算机灵,都是我信得着的人,如今把你们派了出去,让你们独当一面,将来也能成一番事。你们这般不识好歹,一辈子甘心做个跟班儿?”
两个书童听了,这才欢喜应了。李羡之又选了两个从大夫里选了两个医术高明,德高望重的做了总管——原来都是城里开药房的,一个叫张元化,另一个就是寿安堂的掌柜柳茂贞。不日,便派他们各自启程,张元化和李喜儿往孤山堡来,柳茂贞和李如意向定边营去。
一连两月,李羡之奔波操劳,张元化、柳茂贞、李如意和李喜儿用心办事,两边的医济民院终于办了起来,规模虽不如榆林城内的大,但也算是五脏俱全了。
至此,榆林镇所属营堡的官军和镇内大户的用药都从济民院里买,未过多久,先期投入的两万多银子都回了本,并逐渐开始有了利润。不过李羡之并未就此止步。首先,他又在三处济民院里设立了医药学堂,招收识过字,读过书的人进入学堂学习。然后,又令定期派人到所属的乡村里义诊,施散医药,许多久病无医的人因此得以活命。受了恩惠的百姓们无不称颂李家的德行,奉为救世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