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舆论

浮沉的命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大明匹夫最新章节!

    中秋之时,依然是酷热难当,再加上是秋收时节,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

    “范大,这是那个狗日的出的报纸”

    伴随着怒吼,“砰”地一声,精美的景德镇青花茶盏摔的粉碎,满地茶叶茶水,破碎的瓷片到处都是。

    范府后园的葡萄架凉亭下,摆着瓜果冷饮的石几旁,一身素衣的范良彦坐在椅子上,满脸铁青。而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则是一份小报,上面“中原日报”四个黑体大字,赫然在目。

    “大人,小人真的不知道。这些报纸在城中许多商铺都有贩卖,但却不知道谁是罪魁祸首!”

    范大小心翼翼,不敢隐瞒。范良彦以前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仍然以“大人”称呼。

    “吏治败坏,官绅豪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不特地方有司,私派横征,民不堪命。而士绅居乡者,多倚势恃强,视细民为弱肉,上下相护,民无所控诉也。有归德府乡宦褚某,烧朱庄焚其民,达三百多名,而不受法办,何其怪哉!又如归德府世家范某,侵孙姓乡宦田产三十顷,勾结官府,杀其家人数十口,夺其田产,胆大妄为,惊世骇俗,而恬然自居,真可谓奇哉怪也……”

    眼光再次在报纸上的文章上停留,范良彦脸色再次变的难看

    “就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吗?”

    报纸上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归德府只有一个范家,指桑骂槐,说的不是他范良彦,还能是谁!

    他已经得到消息,朝廷派酷吏高名衡巡察河南,就是要查他们这些世家望族的胡作非为。他们这些乡宦豪强横行乡里,劣迹斑斑,按照罪行,杀十次头也不为过。现在报纸上将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此事一旦传的沸沸扬扬,传到朝堂上、皇帝耳朵里,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小人们查来查去,最后发现这报纸都是由各地的卫所传出。看来,这件事情和河南都司,有着莫大的关联!”

    范大的话,让范良彦愣了一下,随即勃然大怒。他“啪”的一下把报纸拍在桌上,手腕隐隐作痛。

    “果然是王泰!王泰,老子要灭了你的九族!”

    范良彦气的脸色通红,身子哆嗦,粗话也接着脱口而出。他伸手猛然一扫,桌子上的竹盘又飞了出去,里面的葡萄、苹果等水果如天女散花,飞落四处。

    范家和褚家联袂出击,本来只是想抓回佃户,给卫所一个下马威,毕竟,谁也猜不透这位都指挥使的意图怎样。两家用血腥手段,杀人示威,更是打死六名卫所军士,以至于双方一场血拼,范褚两家死伤了数百人,他的堂侄范豹,也被当场格杀。

    最后河南巡抚李仙风出面,此事不了了之,但却让范良彦感觉到,高名衡或许已经有了一些他们杀人放火的证据,而王泰更是来者不善。

    卫所的报纸欺人太甚,竟然把他的所作所为公布于天下,这不是欲除之而后快吗?

    凉亭内,几个下人脸色煞白,赶紧收拾地上的东西,家主发怒,河南恐怕又要是一片腥风血雨。

    “大人,王泰发泄私愤不足为惧,怕就怕此报一旦传入京师,到时候那些言官推波助澜,此事可就闹大了。”

    范大低声说道,正中范良彦的痛处。

    “恐怕来不及阻挡。彰德府距离京师不过八九百里,商贾行旅凭运河带报纸入京,几日即可。如今没有办法,只能是出血本了。”

    范良彦从盛怒中冷静了下来,重新坐下,思虑片刻,抬起头来。

    “范大,你马上带10万两白银进京,找到二老爷,让他从中斡旋。”

    “大人,10万两白银,会不会太多了”

    范大一阵心惊肉跳,不可思议地看着主人。

    “救命的时候,还管多少银子。快去准备!”

    范大匆匆而去,范良彦长出了一口气。希望凭借银子,以及范家在朝中的人脉,可以让自己逃过一劫。

    “大人,褚家家主,还有那个河南卫指挥使褚孝忠求见。”

    范大去而复返,上前低声大人,禀报。

    “什么河南卫指挥使,不过是个在逃的囚徒而已。”

    范良彦瞳孔微微收缩:“褚孝忠不是被卫所缉捕吗,他怎么光天化日之下,敢到我的府上来”

    “褚孝忠被抄家,其在河南卫的庄田也被河南卫接管。卫所的公文说,褚孝忠除了侵占变卖军屯,亏空军饷,手上还有十几条人命,糟蹋妇女数人,一旦被抓,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老夫自身难保,还管他什么孝忠孝义!”

    范良彦心里一阵烦乱。褚孝忠的恶行,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时候,褚孝忠来找他,难道要一起灭亡吗?

    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考虑片刻,站了起来,压低了声音。

    “说我不再,派人跟踪褚孝忠。另外,你到睢阳卫去,就说褚孝忠藏在褚家……”

    家人心知肚明,赶紧出去。

    “大难临头各自飞,不要怪我不义,现在也不知道,我范某能不能保住这颗项上人头!”

    范良彦眼神狰狞,随即长叹了一声,颓然坐回了椅子上。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大明皇帝崇祯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正在兴致勃勃地读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作诗的人,胸中倒是有几分丘壑。

    忧愁国事、宵衣旰食的大明天子,看到文章开头的诗词,被说到了心里,不由得连连点头。而本来打算瞥一眼就扔下、继续处理奏折的他,精神一振,继续读了下去。

    “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夫果汲汲于利也,而可谓之士乎?我直以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官以财进,政以贿成,士大夫空谈阔论,言官肆无忌惮,武将贪鄙跋扈,需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我朝一弊政也。”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文章针砭时弊,可谓是一针见血,本朝士大夫之寡廉鲜耻,可谓是冠古绝今。

    “高皇帝有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道理之原。我朝以农为本,使百姓安居乐业,需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勿夺农时,我朝因有两百年之繁荣。”

    崇祯微微一笑。这文章牵涉面之广,竟然直接从士风到了农政,看来办报之人,很是有些见识。

    “然自万历年间起军屯破坏,百姓生活困苦,民生凋敝,军务荒废,土地荒芜,赋役沉重,以至于百业萧条,民不聊生,饥民揭竿而起,卫军百无一用,天下动荡不安,百姓军士流离失所,嗷嗷待哺,此诚国家之祸,亦非百姓军士之福。

    兵兴以来,辽饷、练饷、剿饷计亩日曾,朝廷加派赋税,地方官府欺上瞒下,横征暴敛,百姓食不果腹,相继逃亡,以致河洛多荒芜之地。自古良将治兵,未有加赋以益军者也。河洛赤地数千里多不耕之地无输纳之民。”

    崇祯仔细看了下去,脸色渐渐变的难看,额头青筋暴起,手也微微发抖。他强压着怒火,慢慢看了下去。

    “中州之地,物产富饶,势若两京,然中州之产,半入藩府。河南诸藩最横,汴城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河南95万顷田地,宗室独占32万顷上田,却无赋役之苦。更有甚者,宗藩侵占民田军屯,搜刮民财,比比皆是。百姓失去田地,地方官员仍按原额征赋,百姓无奈,鬻妻卖子,扔不足政赋,只能鸟散鼠窜,相率逃亡,黄河两岸,荒原一望,率数十里,高者为茂草,洼者为沮洳。”

    原来指的是河南地方的军政详实,刚才的愤怒,又慢慢平息下来,良久,化为了一声叹息。

    宗室之弊,世人皆知,崇祯自然也不例外。但祖宗之制,积重难返,他朱氏子孙,难道要拿祖制开刀

    “至于仕进出身,非草民敢望项背,乃高门大阀,仆从如云,田连阡陌而不知休。地方乡宦,窖藏金钱而不知止,杀人于寸幅之中,破家于立谈之顷。百姓无以为生,沦为奴仆佃户,家无隔夜之粮,身无片絮之暖,民生凋敝,可见一斑。”

    崇祯皱起眉头,这报纸上所说的官绅枉法之事,和他派高名衡巡按河南的初衷吻合。难道说,这是高名衡的手笔

    “孙某本是考城乡宦,颇富田产,本府范姓世家窥覷其田,抢夺不得,一夜竟作蒙面大盗,尽杀孙某一十三口,老幼屠戮,夺其田产,三年而无牢狱之灾,咄咄怪事,天下奇谈!”

    崇祯翻到另一页,目光在标题“君主论”上停下,仔细看了片刻,缓缓放下了报纸。

    虽然报纸上各篇文章谈到本朝时多批评,但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更有诸般见解、解决方法,让他眼前一亮,甚至有醍醐灌顶之感。

    尤其是“君主论”那一句:“百姓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强大的意志,但百姓畏惧君主,则是君主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因此,一名君主应当立足于自己的意志之上”,深得其心。

    自己要是乾坤独断,和东虏弹劾,也就不会内忧外患,焦头烂额了。

    “陛下,这小报由京师以外传入,为时约月余,要不要派人去查,封了此报”

    王承恩看崇祯眉头紧皱,若有所思,试探性地问道。

    “查封了它,又岂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崇祯摇了摇头,他看了一眼王承恩,冷冷一笑。

    “有这报纸在,朕也可以多了解天下的民心动向,也可以替朕敲打那些个贪官污吏。那些个高官显要,豪强官绅,若是读了这报纸,恐怕也会惴惴不安吧。”

    王承恩连连点头,赔笑道:“陛下说的是。陛下日夜操劳,忧心国事,就让这报纸,成为陛下的手中之剑,替君分忧吧。”

    崇祯微微叹了口气,想起国事,脸色阴沉。

    朝堂上,尸位素餐之徒比比皆是,而真正为君分忧之士,就要远离中枢。

    “杨嗣昌督师湖广,也要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