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白居易和元稹走后,众人重新落座,略有几分尴尬。
纪昆首先打破僵局道;“会真诗情真意切,也有不少人误把元九郎当成张生。昨日平康坊内,元九郎就和一士子生了冲突,所以适才方恼,宁弟不要见怪。”
李宁惊叹,原来这元稹早就做好可能被拆穿的风险。那张生确有其人,还是元稹在蒲州所遇的落魄士人。他将罪名都推到一无名士子身上,倒是给自己满身才名。
李宁派去河东探查之人还没回来,自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三道四,只好任元稹作威作福。他倒不在意小小元稹,只是白居易这位大才子竟也和元稹做了好朋友,着实可恨。
事实上,白居易和元稹这对好基友,历史上就是此时认识的。二人之间超乎寻常的友谊连两三本耽美小说都写不完。
元稹十五岁就考中明经,很早出来混社会了,见多识广,口才无双,又长得高大英俊,帅气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女性,连白居易都整天跟着他喝花酒。
元稹靠着会真诗出名之际结识了白居易,二人一个明经进士,一个科举进士都在守选期间,无官可做,常去平康坊押妓寻欢。酒酣耳热之后,两人逐渐敞开心扉,畅谈天地。
元稹:“我少时家贫,食不果腹。”
白居易:“少遇战乱,颠沛流离。”
元稹:“家父早亡,形单影只。”
白居易:“家父早殇,孤苦无依。”
元稹:“我非汉人,乃鲜卑人,拓跋后裔。”
白居易:“我亦非汉人,乃西域人、龟兹遗族。”
元稹:“我少时好学,十五岁中明经。”
白居易:“我自幼聪慧,喜爱诗书。”
元稹:“我曾有一红颜知己。”
白居易:“我亦有一青梅竹马。”
元稹:“我曾辜负于她。”
白居易:“我亦不知其所踪。”
两人发现彼此相同点实在太多了,相互引为知己。
李宁虽与白居易有大恩,但也只是暗中帮忙。白居易或许只是以为这是东宫之人有意拉拢,他和李宁年龄相差较大,并不是挚交好友。
也许是元稹忽悠人的技术比较高明,在东海楼冲突事件过了许久,李宁也不见白居易来找过他一次。
李宁好不容易认识的名人就这么离他远去了。他刚开办李纪书铺之际,尽心尽力地帮白居易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宣传诗作,让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一举高中,随后还帮他返回洛阳侍奉重病的外祖母。
不曾想白居易信了刚认识的元稹,不信李宁。李宁虽然很不甘心,但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李宁心想:“你白居易不就是会写点诗嘛,有才华可不止你一个。”随后李宁自己物色人才,网罗贤士。在此期间线装书大火,李纪书铺已经成为了长安最大的书铺,不少人名儒大家都来此印制诗集。
其中,李宁就结识了一位才华不错的名士。此人名叫吕温,他找到李纪书铺想给过世的父亲吕渭刻印诗集。
吕渭这位名儒,李宁也知道他。他正是前文中提到的由裴延龄举荐代替顾少连知贡举的人,连续三年做了科举主考官。此人和崔损一样,虽是被裴延龄举荐,但并没有相助与他,反而替朝廷选拔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
后来因不攀附裴延龄余党而被排挤出朝廷,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出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在湖南主政三年多,颇有政迹,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卒于任上,追赠尚书右仆射。
吕渭知贡举时,他的长子吕温很有才名,但是他一点也不徇私,将能中进士的儿子也罢落。吕渭调离京城后,吕温就一举高中贞元十四年顾少连知贡举的进士榜第四名。
一年后吕温又中了吏部博学宏词科,担任集贤殿校书郎,成了柳宗元的同僚。和吕温一起任集贤殿校书郎的还有平叛入等的崔郾。崔郾就前文中提到的,和崔护一同考中进士的清河崔氏之人。
吕渭去世后,吕温丁父忧,辞去集贤殿校书郎的职务。他守丧在家期间,和三个弟弟吕恭、吕俭、吕让一同为其父整理文集,作成《吕君载集》,并请李纪书铺印制。
李宁这才结识了吕温,还得知吕家竟是河中望族,蒲州世家。本来李宁派去蒲州打听元稹之事的人刚刚回来,李宁得知张生却有其人。但那张生土生土长的蒲州人,根本不是洛阳人,其母更不可能与崔郑氏有关系。
李宁得知吕温正是蒲州人,在和他吃饭聊天时正好谈及此事。不曾想吕温还真知道一些内情。去年吕温回蒲州老家安葬其父时,恰好当时元稹第一次考试失败已返回蒲州。
吕温道:“家父大丧时,元微之和那崔家之人都曾吊唁。当时已觉元微之和那崔家之人关系已非比寻常。”
李宁道:“这元稹倒是巧言善变,竟将薄情之名推到他人身上。”
吕温回道:“近日我来长安亦听闻此事,正疑惑不解,蒲州何曾有一才貌全双之张生,竟是元九郎。”
李宁道:“元九郎自作聪明,真当博陵崔氏好惹不成。若那崔家得知元稹所为,必会请崔相为其做主。”
吕温回道:“先父曾与崔相交好,而今崔相居相位近五载,岂是元九郎能惹。”
李宁接着问:“那崔家欲来京城,为何停在蒲州不前?”
吕温回道:“听闻,崔郑氏发觉其女与元稹苟且之事,在蒲州为其女择婿早嫁呢。”
李宁故作恍然道:“原来如此,失贞之人,怪不得崔家要早早将其出嫁。”
吕温道:“不满你说,我有一六弟,乃二叔独子,正和崔氏说亲。不巧家父突亡,这才作罢。”
李宁又问道:“后来如何了?”
吕温道:“听说元稹离开后,崔郑氏多方择婿不过,便回了荥阳母家,似要与一郑氏之人结亲。”
后来,李宁和吕温也没故意散播元稹的坏话。他二人到经常联系,一起游玩。这年九月时,吕温请李宁来东海楼吃饭,说要介绍一位才子。李宁欣然接受,还在读到了这位才子的一篇名传千古之作。诗曰: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