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任命

君朝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兰陵风流最新章节!

    五月,广州已经是炎夏。巳初时分,一天炎热的时刻刚开始,衙门内就有蝉鸣响起了。但在刚刚经历震灾后的城市,这些鸣蝉知了知了的叫着,不仅没有给人炎炎夏日的烦躁感,反而有种震后余生的鲜活感。

    李毓祯便住在刺史衙门内。

    地方衙门都是前衙后院的格局,前衙办公,后院住宅,广州刺史府也一样。但虞廷芳不是寒门小户出身的官员,也不是寻常官宦家庭出身,而是一位乙姓世家的家主,完全有实力在广州城内购置大宅置府第,不需要安置家眷住衙门后宅,便将这处官邸被他修整成了园林亭轩,用来接待同僚和上官,李毓祯就住在风景最佳的“碧桐水月”,因一面临半月池、三面围绿桐而名。

    后衙园宅经过地震但损失不大,因为距离震中远且建筑坚固,地面没有开裂,屋廊院墙也没有垮塌,只是屋瓦被震落了一大片,清理重盖后基本恢复了原样,院子里的两排油桐树除了被乌瓦震下来砸断了一些枝条外,依然枝繁叶茂,前几日又落了场雷阵雨,将树叶冲得干干净净,绽出翠绿色的光泽,“知了——知了——”的声音便从这葱郁的绿色中鸣叫出来。

    晋王很有兴致的从侍卫手中拿过粘杆寻树粘蝉玩儿,粘着了却又内力一震,将那蝉放了,接着又粘……

    正在书房沏茶的临川郡王表情有些无语,手上动作却没凝滞,继续冲泡他的功夫茶。这是从岭南佛寺禅院兴起的“禅茶”,近几年已经流行于南方世家,临川郡王和潮山禅院的晓月禅师交好,学得了这种“费功夫”的茶道,浸淫一年,已经有道的韵味。

    李毓祯没有欣赏临川郡王的茶道,坐在书案后看着一份朝报,身上穿着正式的公服,一袭紫色六窠团龙袍,紫绫圆领下露出雪白的夏布中单,交叠衣领整齐,没有一丝褶痕,紫服白单相配更衬得她肤白如玉,玉冠下的头发却是乌黑如鸦羽,两弯眉毛也是齐而浓黑,眉下幽凉的眼眸凝注,显露出沉思。

    她正看着的是控鹤卫刚递来的最新朝报。按正常渠道,即:从门下省都进奏院抄发各道进奏院、再下发各道的流程,算上路程,广州官员大概要六天后才能接到这份朝报。

    这是朝廷四天前颁下的官员任命。

    李毓祯目光停留在“纪端彦”这三字上。

    礼部左卿纪端彦迁吏部右卿。

    她眸中有光闪过。

    纪端彦是丹阳纪氏的家主。

    在甲姓世家中,丹阳纪氏属于低调派。说低调也不准确,因为甲姓再低调也没法低调,三代不出一位一品官,就要降为乙姓,在官场上争位,怎么低调得起来?而丹阳纪氏的低调在于从不争宰相位,这在世家和寒门官仕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和兰陵萧氏又不同——萧氏是不得为宰相,世袭梁国公与河西大都督,家族子弟做到正四品文官就是封顶。

    而不争宰相位的丹阳纪氏却一直稳健的保持了甲姓世家的中游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他们每一代总有出色子弟担任六部长贰官或寺监长官这种宰相之下的权重官,并有政治建树,这维系了丹阳纪氏在官场的恒久影响力,也证明了这个世家的底蕴和实力。

    因为不争宰相,丹阳纪氏在甲姓世家中的“人缘”极好。因大唐宰相位最尊,权最重,见亲王国公主不需行礼,朝殿站位也在亲王国公主之前,除军事外,政事只出三省而不私决于皇帝,大唐哪个官员不想做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秉政当国?因纪氏不争宰相,世家们当然交好,并愿意腾出一个“骨干权重官”给纪氏作为补偿。当然,这种“不争的补偿”也取决于纪氏子弟的能力,没有相应衬的实力,只凭“补偿”是上不了位的。

    而纪家有底蕴,有实力,还有官场上最好的人缘,却坚持了不冒头的策略——李毓祯记得圣人对纪氏家风的评语是:稳健。

    但稳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相比勇于奋进,就是保守。

    一个稳健、保守的世家,竟选择了站在圣人这一方?!

    而且,还是提前就站好了位。以这个家族一贯稳健的作风,不可能是仓促的、事到临头才决定。

    这可真是出人意料!

    李毓祯眸中浮光掠影,对圣人的佩服又加深一分。

    想必这个任命出来,很多世家主会跌下眼珠子——纪氏不是应该中立吗?即使选择站位,也应该是靠拢齐王那边吧?毕竟开天辟地的事儿太冒险了,不符合纪氏“稳健”的作风啊。

    李毓祯薄凉的唇笑了笑。

    齐王叔肯定又要摔茶盏了。

    ——知道你不开心,我就开心了。

    纪端彦这个人,任吏部右卿是合适的。从为官履历来看,在南北地方都任过刺史、转运使、巡察使,调到中央,历任太府、司农、工部、刑部、礼部,对地方为政和中央部衙都很了解,担任吏部卿考核百官负黜陟之责,是能够胜任的。

    从为人来讲,这位纪氏家主像一块久经打磨的云滇石,外在光滑如玉——处事圆滑老到,有能力却不露锋芒;内在坚硬沉实——深沉,而有原则。棱角分明的吏部主事官都做不长久,外圆内方,恰恰好。

    第二道任命是贺州刺史。

    李毓祯目光掠过,轻呵一笑,对临川郡王道:“朝廷任命已出,吏部右卿由礼部左卿、息国公纪汝中迁任,贺州刺史由汴州刺史李敏卓迁调,嗯,就是东阳公主的次女,嘉兴县主。”

    “哦!丹阳纪氏……”临川郡王意味深长的抬了下眼,右手执壶均匀的分茶,呵呵一笑,“嘉兴啊,就是东阳家那位‘龙泉刺史’?”

    李毓祯回笑,“正是李鸣泉。”

    这里面有个典故。

    东阳公主的次女李仲颖,字敏卓,十七岁时给自己取号“鸣泉”,出自燕国公慕容秋的诗:“铁马踏冰河,龙泉壁上鸣。女子当英物,何呻燕雀吟。”——以鸿鹄之志自勉。二十岁时负剑游学,三年后归来,次年中进士,外放历任州县,三十五岁升陇右道河州刺史,因常年佩龙泉剑不离,为政又如匣中藏剑,外敛锐气,内蕴锋芒,一旦出鞘就是锐不可挡,久之,人皆称其号,而不道其字,又有了个诨号“龙泉刺史”。六年前从下州升中州,迁荆湖道襄州刺史,三年任满考绩优上,又迁河南道任汴州刺史,这是正四品的上州刺史了——按理,再往上就应该升转运使或巡察副使了,成为道级长官。

    但朝廷任命其为贺州刺史,同样是上州和道治州,从品级、职事来讲都没有升,但论治地富庶,汴州犹胜贺州一筹,何况李仲颖的考绩为优中——这个迁调非但不是“右迁”(升职),倒似“左迁”(降职)了。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仲颖的这个任命,必定是有着特殊深意。

    从世宗起,朝廷对贺州刺史的任命就有一个默契:不以皇族宗室为任。以此表示皇帝对河西大都督无猜忌和挟制之心。当然,这是虚的,流于形式。若真个不猜忌反而不会有这种避忌了。当年高宗就曾先后以会宁郡王李钟源为河西道巡察使,丰义县公李季兴为贺州刺史,第一、二代梁国公都坦然接受,没有什么疑惧。

    而今圣人打破了世宗以来的“默契”,任命皇室宗亲为贺州刺史——皇帝这是要干嘛?与萧氏撕破脸了,将猜忌放到明面上?或者是两者关系升温,萧氏呵呵说欢迎进入河西?……咳咳,猜测后者的都被自己的口水呛了。

    当然,在知情人眼中,这是很明确的信号——圣人对萧氏的站位做出的回应。

    新任的贺州刺史,将成为连接长安与贺州的桥梁,是皇帝与萧氏的联络人。

    这个人必须是处在同一阵营,双方都可以信任,并具有才能和魄力,又能通权达变,可刚可柔的人物。

    李仲颖就是圣人挑选出来的,符合这个条件的人。

    临川郡王心中了然,却又有着惊讶和意外。惊讶的,不仅仅是丹阳纪氏的站位,还有李仲颖,在这么多皇室宗亲中,难道就只有她符合这些条件?

    临川郡王是不信的。

    圣人选择李仲颖,必定有着其他因素。

    但这些“其他因素”,临川郡王不会去深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昭华应该想的事。

    他眉色沉敛,放下紫陶壶,抬手道:“品品这道茶。”

    拂手间,紫陶茶盘上一只浅口薄胎的坭兴陶小杯平平飞了出去,轻羽无声的落在李毓祯面前的降香木书案上,杯里茶汤七分满,纹丝不漾。

    李毓祯三指起杯,先闻茶香,再观茶色,然后杯沿接唇,小啜一口,三口为品,每口都有独特滋味,饮尽将紫陶杯飞回茶盘,此时清香自肺腑而上,缠绕口舌之间,微一启唇便如兰芝绽放,令人胸怀舒展,不由笑赞道:“郡王这茶道愈见功夫了。”

    临川郡王微微一笑,又飞了第二杯茶过去,话里含着深意道:“下这盘棋,才是真见功夫。前辈,吾辈,后辈,历历代代。但愿,苍天不负。”他眼神深邃,浑身沉敛的气质就如那上百年的紫陶茶盘,经历了岁月和茶香的沉淀,沉厚平静,只是眼中闪烁的两星光芒,便如夜中簇燃的火炬,却是一闪即逝。

    “哈哈!”晋王笑嘻嘻进来,接口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道不绝,留一便是生机。先辈前辈吾辈费这么多功夫,就是寻找那遁去的‘一’——苍天不负,上天有德,定能找到。”说着就走到临川郡王对面坐下,径自拈起一杯,闻香,观色,品茶,饮尽,起第二杯时,又飞了一杯给李毓祯,“阿祯,这功夫茶要趁热,凉了就尽是涩味了。咱们可别白瞎了临川的功夫,哈哈。”

    临川郡王莞尔,调侃他,“你这易数学得半吊子,就先前那句,还算照搬得像模像样。”

    “你才半吊子!”晋王顿时恼了,最听不得人说他易数学得不好,立时吹胡子瞪眼,与临川郡王不依不饶起来。

    李毓祯心里暗笑,饮完第三杯茶,门外侍卫掀帘禀报,说观察副使,转运使,防御使,广州刺史到了。

    “入见。”

    晋王立即抬手,将六曲漆木屏风拉展开来,隔开饮茶与议事的空间。

    须臾,四位紫袍幞头官员脱靴进来,打头的是岭南东道观察副使宋继登,因观察使崔延陵尚在病中未康复,公务便由宋继登全面接手,目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是灾后赈灾与重建。其后是一名年逾五旬、面貌峻拔的官员,这是岭南东道转运使蔡伯年,负责一道财赋征收和转运,广州赈灾和重建少不了这位钱袋子张口。因之前染疫,才从霍乱中救治过来,还未完全恢复元气就投入了公事,身材削瘦下更显得人物峭峻。他身后是岭南东道防御使赫连铁树,祖上有匈奴人的血统,面白高大,腰佩横刀,一身慓悍之气,武道卡在登极境后期已多年未进益,见着李毓祯,眼中就放出炽热,寻思觑机向这位殿下宗师请教武道才是他最热衷的,汇报公事是顺带。他身后就是广州刺史虞廷芳,地震之后又瘦了几斤,以前的官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以前的官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但祸中有福,原本中年后发福的身材在持续清减下已经有了“竹瘦鹤骨”的风韵。

    四人近前后行礼,齐声道:“下官等参见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