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内情

君朝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兰陵风流最新章节!

    先天宗师是天下最巅峰的武力。

    一个甲姓世家如果没有先天宗师,虽然不至于跌出甲姓,但也会落到甲姓底端——没有最高的武力镇场,与其他甲姓相争,说话都不硬。

    而皇族有多少先天宗师,没有哪个世家确切知道。

    虽然可以从洞真境后期圆满、并且多年未曾现身的皇族后天宗师来推测,其中有多少人有可能晋入先天,但这个推测是不准确的。而且数字很吓人,世家是不愿相信的。

    但是,皇族的先天宗师绝不止明面上的两位天院祭酒,霍王与申王。

    霍、申二王接掌天院是在敬宗朝,至今也才四十多年,以先天宗师的寿命,至少前任两位祭酒肯定还健在;还有章宗之子英王,年轻时武道天赋就惊人,为此放弃了与敬宗争夺皇位,而在圣人长治十年时,就听说英王已经洞真境后期大圆满并闭关了,之后便没了消息,很大可能是已经晋入先天了;加上控鹤府那位内侍大令李祉,这就是六位先天了。但肯定不止这个数,保守估计,至少也有十人。

    而世家中最强的兰陵萧氏,也只有四位先天,其中一位还是寒门出身的外姓宗师,被萧氏收拢尊为供奉。皇室肯定也有寒门先天,虽然寒门出身的先天宗师不多,但听说名姓的也有四五位,被皇室收拢二三的可能性极大。

    这就是李唐王朝能够统治二百六十载,迄今仍然统治稳固的重要原因,除了兵权外,最巅峰的武力值也稳压所有世家。

    这也是萧氏虽然一直在暗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却不敢与皇室撕破脸的主要原因。

    但若皇族的先天分裂为两派势力,这对萧氏来说,就是一桩极有利的事。

    先天宗师往往不是一个人,还代表了他身后的势力。无论世家还是皇族,宗师都是有自己的派系的,因为家族庞大,先天宗师不可能都出自嫡系或一个分支,有的宗师甚至已经出了五服了,放在皇族,就是遥远的宗室。因大唐实施的是降等袭爵制,包括皇族在内,如果没有出色的后代,可能就是“坐吃山空”,等着爵位降到底,这样的宗室分支很多,除了一个宗室身份外,跟普通士家也没多大区别了。所以,分支一旦出现一位先天宗师,整个分支都会受益,先天宗师自会提携自己的家人亲族,整个分支也会聚拢在先天身后,成为这位宗师的势力。

    可以说,天策书院每位先天宗师身后,都有各自的势力,代表陇西李氏的一个分支。对外的时候,当然是团结的皇室先天群体,但内部,谁说没有利益争斗呢?只不过,以前没有发生过皇族先天在立储上的内讧——或者有,但可能只是微小的波澜,还未被外界所察觉,就已经平定了。

    萧昡想起二伯祖萧迟隐晦提及的事,与萧琰的出生有关,也与圣人同意萧琰入天策书院有关——并不是因为萧琰有一半的皇家血脉。他们萧氏从第三代梁国公起,哪个不是公主生的?但圣人和天策书院独独重视萧琰,这就与她的出生原因大有干系。而这个原因,很可能是皇室先天产生分裂的因由。毕竟,不是每一位先天,以及先天庇护的势力,都愿意去走那条前途莫测的道路,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开辟新世界的勇气。就连他们萧氏的先天,不也有疑虑吗?而这个秘密,在世家主中,恐怕只有他一人最清楚——这还是因为牵涉到萧琰的缘故,族中的先天伯祖们才在最近告知他一二。

    萧昡深邃的眼眸中闪动着幽光,想起初初得知此事,他的心情既沸腾又惶惑,还有恐惧。前面,可能是更广阔的天地,也有可能是无底深渊。他夜里辗转反侧,连日来想了又想,将萧氏的未来和局势分析了又分析,最终还是“机遇”压过了“凶险”——若成,这就是萧氏数百载都难遇的机会。

    萧昡心中这番思绪,不过是脑海的几个转念,顾邃沉肃的声音已经肯定的回应他道:“国公推测的不错,支持齐王的应该有皇室的先天。”

    但他语意一转,又道:“不过,应该是少数派。”

    否则,天策书院不会这么平静,至少表面上是平静的,而且依旧是申、霍二王掌大权——这两位,可是秦国公主的支持者。

    书房一时沉静。

    萧昡拿起茶盏,茶却已经有些凉了,他吩咐下人进来换茶。

    茶水换过后,仆侍又都退下。滚热的香气弥漫在室内,让鼻端沁入到蒙顶小团和小豆蔻的香氛中。任洵直起了身子,端起茶托走到玻窗前,看着两丈宽的廊子外盛放的蔷薇花丛与牡丹花丛,边赏花边饮茶,很是惬意。萧昡三人没他那么散漫,却也放松了两分。

    拿着茶盏,慢品着茶香,萧昡徐徐啜了两口茶,放下茶盏,以询问的语气道:“依二位先生所见,齐王这边,有多大可能?”他心中已有决断,但并不急着下定论,咨询智谋之士的看法,取长补短,才是城府者所为。

    “这不好说。”顾邃放下茶盏,捻着胡须道,“支持齐王的先天宗师固然是少数派,但必定是让圣人都忌惮的势力。毕竟,先天开战,即使圣人这方得胜,对皇室损害也大。想来圣人才顾忌至今。”

    任洵立在窗边,清瘦白皙的手指抚着茶盏,语气慵懒的接口道:“当前最应该弄清楚的是,这些先天为何会支持齐王?自太宗起,大唐历十代皇帝,在储君择立上,天策书院和皇帝从没有发生过分歧,因何竟会在圣人立储时分歧严重到生了分裂?

    “休得说‘不立女主’这类话,若真如此,明宗、高宗、世宗、昭宗四位因何登位?归根结底,那些先天们关心的,还是利益——谁能让大唐帝国强盛,保证他们源源不断的、而且更多的利益,他们就会支持谁!谁会真的看重是不是女主当国?”

    他喉咙里发出了一声轻笑。

    世家不也如此?——利益最重。

    回想大唐国史,除了第一位女帝明宗登位时有滔浪外,至高宗亲政,以铁血之势四方开拓疆土,成就一代大帝的威名,还有谁个说“女主当国,乾坤颠倒,悖乱纲常”这种话?因为高宗武皇帝的赫赫武功,让皇族和世家都得到了超过前代十几倍的利益。儒家以纲常论是非,但统治帝国的这些上层人物,哪个不清楚——纲常说到底,是为了利益服务。

    如今的秦国公主李毓祯,虽然还没显露她的勃勃野心,但从疾风馆累年收集的情报分析来看,这位八成又是一个“武皇帝”。对利益的攫取永远没有尽头的上层人物来说,最中意的就是这种有开拓之志又有开拓能力的君主,而灭蕃之战也足以证明这位公主在军事上的才能,不是空负大志之辈。

    但还是有先天宗师和世家坚决的站在齐王一边,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总之,任洵没看出来,齐王在治国能力上强过秦国公主。

    即使齐王在工部、户部尚书任上,都政绩斐然,充分表露其治政能力,但为君跟为臣不一样。尤其大唐的皇帝,政事上分权于世家,确切的说是分权给政事堂。宰相们才是帝国的执政之要,而皇帝是主掌兵权。大唐历国二百六十载,均是执行兵、政分离的模式,才有皇室与世家共强盛,权力制衡又和谐共处的局面。这是大唐强盛而皇室统治稳固的重要原因。太宗皇帝以前人所未有的魄力,立下易道为大唐国策,因为“极盛之后为衰,至强之后为弱”,此为史书事实的天下至理:皇室可以将世家压到极弱,成就皇权的至高集中,让皇权达到最强,但最强之后呢?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没了竞争对手,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便渐渐耽于享乐或糜烂了,皇朝覆亡也就在几代之后。当然世家强盛也有篡位风险,这就成为皇室的压力,不仅让历代皇帝都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也让整个皇族都保持了向上的活力,与出色的世家子弟相竞争,不至于腐朽糜烂。

    所以,对大唐皇室来讲,皇帝最重要的,是能牢固掌握兵权,若有军事才能当然最好,并能坚定执行祖宗定下的国策。这些国策都刻成了一块块石碑立在太庙里,有宰相们辅佐,御史和谏官们监督,皇帝是在国策大政上是不容易犯错的。至于具体的处政能力,那就是次要的要求了。

    而对世家来讲,皇帝在政事上的才能并不需要多么出色,只要有识人用人的能力。相反的,治政能力卓异的皇帝,除非像世宗和昭宗那样对自己的权力欲有克制,否则就是世家最不想侍奉的皇帝——掌控欲过盛,事必躬亲。穆宗和章宗朝时,谏官们抨击皇帝侵袭宰相权力的奏章就是最多的。

    由军事和政务这两点,无论皇室还是世家,秦国公主都应该是更符合他们意向的君主。

    当然,世家的立场很重要,一旦选定,想要更换门庭,付出的代价就很大。所以,那些选定了齐王的世家,在圣人册立秦国公主后,明知道跟着齐王就是一条路走到黑,在新帝登基后家族必定遭受打压,却也不敢转身投向太子或秦国公主的门庭,否则就会背上背弃失败的旧主,投向胜利者的不堪名声,必须以几十年的努力,经营良好的名声,才能换来世人的遗忘。但是,即使这些世家顾忌改换门庭的不利名声,却可以放弃齐王,同时主要世家成员辞官,表明自己不是媚新主,在新帝登基后,家族虽然还是会遭受打压,却不会那么严重,而且他们的儿子仍然可以通过科举入朝,而不会被世人所谤。——但是,这些世家为何没做这样的选择呢?不要说世家重情义,天下人都会笑。因为与齐王有联姻?呵呵,因为利益才联姻,没有了利益,联姻就是一张纸,随时可以撕破。

    任洵和顾邃私下商议,都觉得这情形,很不符合世家一贯处事的风格。

    “除非,”任洵端着茶盏接着说道,“这些先天和世家,笃定了齐王有胜算。”

    他呵笑一声,大袖曳地的走回几案后,将茶盏落在几上,“真不知这种信心是从哪来的?兵权,牢牢掌在圣人手里。齐王的亲信将领,吴王李翊沖、湘城侯李思及,这两位神策军统军,已被圣人升调到宿卫大将军这种不掌节符就无带兵权的位置上。再说,齐王掌有兵权的姻亲世家,范阳卢氏曹国公已从安北大都护的职位上撤下来,慕容世家冀国公上位,即使卢氏在安北军中势大,慕容氏却也差不了多少,齐王想借助安北军,恐怕是痴心妄想。哦,还有河东薛氏家主,如今是安南都护。但才从安东都护调到安南,掌安南军不久,威望恩德都还没有立,哪个将领会提着脑袋跟他造反?——没有将,没有兵,就凭着这几个世家的先天与支持齐王的皇室先天联合起来,就能压过圣人这方?”

    他清瘦白皙的手指拿起羽毛扇,微微摇着,仿佛是摇头,又呵呵笑了一声。

    顾邃拿起茶盏慢饮着,心里也呵呵一声,先天掺和皇位之争可是大忌,这些世家不会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他们面临的后果就是抄家灭族;即使成功了,也要面对新皇的疑忌,后患无穷。而这些世家的先天如果不涉入战斗,即使齐王争位失败,圣人清算也只会杀主要参事者而不会灭族。

    他与任洵就疑惑了:这些皇族先天和支持齐王的世家,怎么就一条道走到黑呢?

    两人私下里细细推敲,便觉得这般不合常理的事,其后必是有更大的利益,或者让那些世家不得不支持齐王的隐秘。

    任、顾二人细作观察后观测,觉得梁国公是知情的。

    他二人如此这般分析,就是想让梁国公说出这个“内情”。

    顾邃放下茶盏,跟着加了一把火,“此事当真奇怪,不合常理。按理说齐王没有胜算,但有其他内情,就难说了。”

    萧昡心里忖道,支持齐王的世家,后面必定是各家隐在后面的先天在推动,只不知那些世家主是否都被告知了那个内情?

    萧昡当然听出了任、顾二位作出这番分析的用意,但这个内情干系太重大,他连自己亲信的兄弟都不敢透露一分半分,又岂敢对外人道出?即使是他信任的谋主,也还不到透露的时候。

    萧昡面上沉思着,神色端重道:“诚如两位先生所分析,支持齐王的皇族先天应该是少数。而支持齐王的世家,与站在圣人这边的世家相比,也是少数。即使支持齐王的这些世家的先天宗师都参入到夺位之中,其人数也必定不及圣人能调集的先天。这般看来,齐王的胜算不大。唯一可虑的,是否会发生先天大战?而先天大战造成的破坏又有多大?我们是否能从其中得利?”

    任洵和顾邃的眼眸都凝了凝,梁国公是在避重就轻,做出了“齐王很难取胜”的定论,就避过了他们对“内情”的询问,这就是表明了态度。显然,这个内情不是他们能触及的,至少目前不能。

    做谋士的都是心思玲珑之人,任、顾更是佼佼者,这一试探探明了梁国公的底线,两人便立即打住了探听隐秘的心思,又尽职尽责的做回了谋士——任洵道:“这就要看国公的立场了,有上、中、下三策。”

    “哦?请先生言之。”

    “其一,上策:袖手旁观。好处是坐山观虎斗,可以保存实力,伺机而动;坏处是,不论哪方获胜,河西都只能维持现状,不能更进一步。除非,齐王那边的实力强大到让禁军损失惨重——这个不太可能,毕竟齐王手中无兵,即使冒大不韪蓄养私兵,又能养多少?而先天宗师的战斗不会让禁军涉入。”

    萧昡缓缓点头,问:“中策如何?”

    任洵慢摇着羽扇道:“中策便是向圣人表忠心,提前站在圣人一方。好处是国公可以酌情向圣人提条件,用作战后论功之赏,只要不越过圣人的底线,圣人纵然恼怒,大抵也会应下;坏处是萧氏的先天宗师要参战……先天大战,凶险就莫测了。”

    萧昡沉吟着,道:“下策如何?”

    “下策就是站在齐王那方。”任洵的音色低下来,“齐王若想得到国公之助,那就得……拿河西来换。”

    萧昡的眉毛扬了一下。

    萧琮皱了一下眉。

    顾邃不动声色的看在眼里,觉得这对父子的表情很有意思。

    任洵笑悠悠的道:“下策之所以为下策,就是凶险大。方才国公也说过,齐王胜算不大。好比买马投偏门,只能期望它异军突起。”

    他最后一句比喻说得有趣,却没有人发笑,萧昡父子俩均凝眉沉思。顾邃则半眯着眼,看不清眼里的神色,但观其没有说话的意思,即是认同任洵这上中下三策之说。

    端看,梁国公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