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各自行动起来的诸国

最后的幸存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山沟中的军阀最新章节!

    眼下的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一年多了,尽管李斌早就知道这次世界大战要比后世同期惨烈很多,但这也太惨烈点了吧。仿佛整个世界一下子就进入到了全面战争阶段。

    对此,李斌也只能说自己这只蝴蝶舞动翅膀所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李斌本人认为,德国并未在一战中战败就是李斌对这个时空最大的干预。

    也正是因为德国在一战中并未战败,德国不但保留了强大的工业体系,还有了一支让世人为之震惊的军队,这支军队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很多国家军队的教官。再加上本时空一九三零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并未对德国经济造成致命伤害,德国反而还利用了这个机会将自己身边的盟友整合到一起,成立了准军事、经济、政/治同盟。

    可以说本时空的德国在发动战争前的实力,是后世的那个德国所不具备的。再加上西联(中国)对其进行的武器、资源出口,那更是如虎添翼。

    英法美苏这些和德国有深刻矛盾的国家,在一战结束后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停战,为此,他们不得不将一部分精力放到军备的研发和重整上,而不是像后世那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这就造成了上述诸国的武器研发时间要比后世提前几年,甚至连后世没有的武器与技术都出现了。

    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上述诸国的军队拿着/性/能相近的武器在那里死磕,就看谁的技术高、数量大、后劲足。

    结果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英法败北;而第二阶段的战事则是德国和苏联在那里死磕,呈僵持状态。

    其实李斌也有些奇怪,这一时空自己明明利用自己穿越者的优势,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对苏联在英美等国的采购集团进行了阻击,阻止他们采购了很多技术、设备。可怎么苏联的实力和后世同期相比还提高了不少呢?

    后来李斌才了解到,有两个主要因素在里面。

    其一,英美等国内部的一些人私下里向苏联出售了很多技术、设备,苏联利用这些技术、设备发展了本国有关的技术、设备。不然苏联怎么可能造出来大量的武器装备。

    那些私下里向苏联出售了很多技术、设备的人也只是希望苏联的实力强大一些,能够拖住德国,绝不是希望苏联成为一个强国、大国。

    其二,苏联的前身沙俄那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尽管有些臃肿、腐/败,但最基本的工农业体系和教育体系还是有的,只不过是质量差一点而已;再加上苏联领导层的重视。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苏联的力量要比历史同期高很多。否则怎么可能让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打得那么苦。

    现在,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正在逐步向伊尔库茨克靠近,但越靠近伊尔库茨克,遇到的抵抗也越大,弄得张孝准对此是头疼不已。

    李斌在苦恼战争的艰难,英美法德苏意日奥等参战国又何尝不是呢?

    法国早就投降了,可以不说。

    意大利、奥地利那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也可以不说。

    丢失了本土的英国还在那里苦苦支撑,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有心无力的角色,也可以不说。

    美国作为盟国老大,那也是压力山大,在大西洋上和德国海军对峙,在太平洋上和日本海军对峙,不将对方的海军解决,美国压根就不要想去攻打对方本土。

    苏联凭借着自己庞大的国土纵深、欧洲第一的人口数量和世界第二的工业能力,在苦苦支撑着中德两国的东西夹击,要不是有强有力的外援,特别是粮食援助,苏联能否撑下去都是未知数。

    德国一方面与盟友一起苦苦和苏联死磕,一方面又不得不担心英美横渡大西洋杀回欧洲,再来一个迟迟得不到突破的北非战线,德国也是感到压力山大,德国的本钱可没美国、苏联那么厚实,不能早点结束一个方向的作战,德国迟早被拖死。

    相比于德国,日本的日子更不好过,几乎是转眼之间就丢掉了东南亚和澳北,连带着失去了最大也是最丰富的资源来源地,面对着美中两国的东西夹击,日本那小身板迟早被压得粉碎。

    此时的上述参战国都在谋求能够尽早结束战争的途径。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德国。

    德国驻华大使奥托,连夜与李斌会面,希望中国在加大对苏联远东地区攻势的同时还出兵中亚和印度。

    德国知道苏联那广袤的国土、上亿的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工业体系意味着什么,因此德国在和苏联作战的时候也听从了中国的建议,以消灭苏联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目标。

    因此苏德双方的战事打到现在,苏联突然间发现,老兵的比重在逐渐降低,而那些新兵又实在是不堪大用,苏联顿时只能用人命来填。再加上德国大量利用对苏联不满的人,组织起什么乌克兰解放军、俄罗斯解放军之类的正规军。不但极大地打击了苏军士气,还得到了大量富有战斗经验的兵员。苏联的局势更恶劣了。

    德国也知道这样打下去,就看谁先最终撑不住。于是德国就向通过其他方式给苏联放血。和中国东西夹击苏联是一个方式,出兵北非也是一个方式。只要拿下北非,德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最终打到伊朗,甚至是印度,不但切断了英美对苏的援助线,还能打掉英国的一个支援来源地。

    可北非军团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迟迟打不开局面,德国这才向中国求援,让中国帮帮忙。

    德国也知道就这样空口白话,中国是不会帮忙的,于是一批中国文物被德国秘密送回中国,以示友好。

    之前就说了,在海军造舰计划没有完成前,中国是不可能和英美翻脸的,因此这时候攻打印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出兵中亚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中亚,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时候都被称为西域。由于各种原因,不同时期的西域包括的范围不一样,但总的来说中亚地区是包含在西域这个范围内的。

    中国早在西汉时代就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理、统治,此后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能让此时的人们想起中国对西域进行管理、统治的东西就是那些史实和新/疆。

    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当时,被清政府称为新疆的地区有:云南乌蒙地区,贵州黔东南古州一带,贵州安顺与钛宁附近,四川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新疆这个名称的出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一八七八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一八八二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我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这个新的名称,饱含着收复失地的爱国将士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如果中国出兵中亚,那也有收复故土之意,同时也要算算老账。

    以前那些西域诸国就反复叛降,甚至杀害中国中/央政府派驻西域的官员和移民。现在隔了几百上千年了,这笔历史旧账也该好好算算了。

    对德国的请求,李斌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告诉奥托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谨慎而行。

    第二个行动起来的就是美国了。

    此时的美国突然间发现,太平洋上的战略局势朝着自己一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澳北的威胁解除了,反攻菲律宾的时刻即将到来,日本离玩完不远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美好发展。

    可那支在夏威夷的日本舰队却如鲠在喉一般,不干掉这支舰队,美国就别想获得攻打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更别想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更咽不下丢失夏威夷这口恶气。

    此时的美国应该好好想想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夺回菲律宾了,如有可能拿下整个东南亚。

    反正美国人从英国人手中抢殖民地是不会有丝毫心理负担的。

    笑话,以前美国人从西班牙人手中抢到古巴和菲律宾都没心理负担,现在怎么可能会有。

    第三个行动起来的是日本。

    现在日本的日子的确不好过,日本也知道一个弄不好自己就该亡国灭种了。日本也不得不积极行动起来。

    日本派出密使与中国方面接触,希望与中国方面暗中达成和平协议,为此日本甚至愿意将很多掠夺自中国的文物归还。

    不得不说日本的想法很好,中国是一个很看重老祖宗东西的国家,日本这样做的确有示好之意,而有些人对此大为赞成。可是李斌知道,日本那所谓的归还中国文物,实际上是包藏祸心的。

    日本掠夺自中国的文物到底有多少,可能连日本人本身都不知道。要是同意了日本的这个条件,那些剩下的文物中国基本上就别想拿回来了。

    日本别打算只归还少量文物就能逃脱惩罚。

    看到这样不行,日本又打起了其他注意——想要和英美媾和,哪怕是放弃夏威夷都行。

    这时候英美又不干了。眼看着就要干掉你日本了,怎么可能还和你媾和。媾和了那不就意味着一切都白打了吗?连向你日本要赔偿的权利都没有了吗?英美还没那么傻。

    第四个行动起来的是苏联。

    苏联不但要求英美加大食品、药品、铝材等战争必须物资的资源力度,还希望英美转让一些技术设备。看到苏联希望获得的那些技术设备、英美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因为苏联想要得到的这些东西那都是英美说不希望苏联获得的,比如说高品质航空燃油的提炼技术、高精度的机床、特种合金冶炼设备……

    这些东西足以让苏联的工业实力上升几个台阶,最终达到和英美持平的水准,英美不是傻瓜,自然不会出售。

    第五个行动起来的是英国。

    在中国那里碰了钉子,英国自然是气不过,这不,找上美国帮忙了。

    在丘吉尔给罗斯福的外交照会里,丘吉尔将中国形容成充斥着“愚昧”、“野蛮”等等负面词汇的国家,李斌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没有丝毫礼仪的大流/氓反正怎么丑/化怎么说。

    美国这时候正有求于中国,希望中国加把劲将在日本人身上呢,怎么可能会主动去得罪中国?可看在同为列强的份上,罗斯福只好当起了和事老,希望双方各让一步。

    对英美的打算,李斌心知肚明,采取了拖字诀。反正拖着,不给明确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