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宋耻最新章节!
李睿的报告让李慢侯松了一口气,克烈人这个冬季没有给塞北带来战争,就算缓过一口气了。
李睿跟克烈大汗的盟约,已经在燕云地区公示,大量商人摩拳擦掌,吃到第一口螃蟹的,打算来年再去发一笔,没吃到的,则暗自下决心,明年要提早准备。
克烈人的到来,非但没有带来战争,反而大大缓解了河套的压力。他们带来的大量牛羊牲口,缓解了这里的粮食紧张,而且大量耕牛在怨军手里立刻转化为开垦出来的耕地。河套的土质本来就疏松,宜耕宜牧,加上有太多被丢弃的熟田,复垦非常容易。
最紧张的还是人力,怨军一家老小齐上阵,在几万头耕牛的帮助下,竟然开出了一百万亩土地。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怨军带上家属,也不过一万多人,人均耕地将近一百亩。这个人均不算多,因为山东、河北也是这样,使用耕牛种田,一个人种一百亩地不算什么,关键是怨军中主要是老弱,青壮大多还有军务,无法安心耕种。这些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最懂得什么是幸福,最懂得该为什么努力。
等到夏收,他们将收获到最美的果实。
得知这么多土地开垦出来,李慢侯知道,明年就不需要为河套运输低值的粮食了。这里不但能够自足,甚至还能输出。
河北山东两个人少地多的地方目前都是如此,因为大量使用牛耕、马耕,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收益。江南缺乏大型牲口,大量北人南下,带去了一些中原地区的农具,其中一种叫做踏犁,五个人可顶一头牛。
五个人种一百亩地很平常,也很必要,因为种的少了,五个家庭就要挨饿。可是这种踏犁,却无法使五家人致富。五人一百亩,假如每人要吃掉两亩地的收益,他们的总盈余只有九十亩,人均只有十八亩。而一个山东、河北人,养一头牛,也能种一百亩地,牛吃的是人的五倍,人牛会吃掉十二亩,总盈余八十八亩,看似少了,但平均还是八十八亩,因为牛是不会分享劳动成果的,牛本身就是财产,急了能卖,馋了能吃。
所以目前北方流行的谚语是,“八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能随着人口增长,谚语会不断变化,慢慢的成为“三十亩地一头牛”,最后甚至可能“三亩地一头牛”,最后只能成为“有子万事足”。
山东、河北这种劳动力紧缺的现象,肯定会慢慢好转。大量流亡南方的北人会回归,甚至吸引大量南方人北迁。最多用两代人,中原地区可能就会恢复人口密度。一百年后的金国晚期,北方地区的人口高达四千万以上,这还是金宋对立的情况下,没有北人回归的结果。
不过塞北人口恢复可能要慢很多,因为这里的人口流失的很彻底,以前这里主要人口,就不是汉人,而是契丹人、党项人,党项人南下入了西夏,是不可能再回来了,契丹人西迁投了大石,更是不可能回归了。
这里只能移民,可临近的河东、河北和燕云,现在都还荒着。河东、河北可能需要一两代人恢复,燕云就可能需要三代人,河套移民要开始密集,至少得六十年以后才有可能。这意味着,这里将长期面临人力短缺的现象。
贸易能带去财富、货物,很难带去人口,生意人逐利而动,拉着货来了,拉着货走了,不可能定居。
只能安置像怨军这样的,夹缝中的族群。后遗症又会很严重,这些群体聚集在塞北,他们有自己在极端残酷环境下磨炼出来的适应性,有封闭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文化,而且又有极强的军事性。他们在这里半耕半牧,四部怨军演化成四部游牧部落的可能性不大,文化差异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但他们有可能演变成北魏六镇,这可是一股超乎想象的力量。
北魏六镇,可以说主导了南北朝之后几代王朝的发展。六镇,本是魏孝文帝南迁后,留在北方边墙附近的军户。随着经济中心南下,他们的人口增长,生活越来越艰苦。这些边军军户后来发动了起义,其中两个起义领袖,一个叫高欢,一个叫宇文泰,他们一东一西,将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六镇的其他领袖,成为柱国。没错,这就是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怨军四部,能发展成北魏六镇,乃至后来的关陇集团这样的军事贵族集团吗?
一切皆有可能。
但李慢侯目前没办法分解他们,因为保持战斗文化,是眼下最有利的。这可以让东藩用最低的成本,在边境形成战斗力。一旦四部接触军事组织,变成一个个编户,在这里转变为普通农民,北方强悍的部落打来,就只能任人宰割,接着克烈人入关,劫掠燕云,其次河北,再次两淮,又是一场靖康之变。
上次李慢侯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军事秀,调动了十万骑兵,那是他手里的全部骑兵力量。结束燕云之围的骑兵,从太原、忻州北撤的骑兵,乃至大同的所有骑兵,全都调到了这里。但显然他们不可能长期留守,甚至不可能长期存在,很大一批都可能会裁撤。
东藩二十万大军,不可能长期维持。这都已经不是军费的问题,而是人口的问题。东藩境内,总共才不到三百万人口,山东地区集中了两百万,河北东路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燕云更是只有十几万人,以两百多万人口,支撑二十万大军,显然不现实。
随着关内渐渐平静,大多数士兵其实也已经失去了战斗意志,复员老兵,进入一个较长的修整和调整期,势在必行。
不止士兵厌战,军官也大多失去了锋芒,老一代已经疲敝,李慢侯必须着手打造下一代武力。否则目前的军事优势,将很难继续维持。
在他的计划中,目前的兵力至少将压缩一半,海军将压缩到一万人,水军也将维持一万人,因为北方河流少,水军已经越来越难以发挥。陆军将维持八万人,而且将都是骑兵。不一定都是能够骑马作战的骑兵,而是训练骑马步兵。骑兵四万,一万铁浮屠,两万拐子马,还有一万将按照草原民族方式的轻骑;步兵四万,全都是重甲兵,一人三匹草原马,可以长途奔袭,下马列阵。
二十万,压缩到十万,留下的只能是老兵中的精兵,当然也会有大量新兵,具体多少,还要看情况。
裁兵是看到情况稳定后的决定,将从绍兴十年开始,绍兴九年是一个观察期。看看是否真的能稳定。
李睿经略塞北,建议在阴山上恢复一些汉唐时期的堡垒,作为第一道防线和预警机制,冬天克烈人再次南下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将不再是荒山废城,而是有人驻扎的要隘。克烈人是否会因此采取行动,不得而知。
白鞑靼人是否可信,是否能作为防御克烈人的屏障,还是会倒戈一击,成为克烈人的暗箭,同样不得而知。
燕山一带的隘口,历代留下的要塞,也需要恢复起来。之前几百年见,不管是唐朝人,还是契丹人,都没有好好修建城墙,因为唐人的边境要远超长城的范围,契丹人占据长城两侧,他们也没有动机修长城将本国一分为二。
大量废弃的城堡、要塞都需要修复。
其中最主要的,今年就要建好,余下的,可以用十年时间慢慢修筑,以降低投入压力。
李慢侯从淮海移镇燕云,是有价值的,不仅仅是政治和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同样很高。可需要时间来开发,通漠北、通西域、甚至通辽东,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一时半会无法带来收益。
而东藩的财政压力持续增加,经济环境还出现了一些恶化。
山东利用矿奴开矿,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人少地多的现状,让矿主不可能从民间得到劳动力。使用矿奴,消耗很大,高价买来一个矿奴,矿主的选择往往都是尽快的榨取矿奴身上的劳动力,过度使用矿奴,造成矿奴死亡率极高。而且这种奴隶式劳动,积极性很低,都是在鞭子下干活,产出已经到了瓶颈。一些地产的矿坑持续关闭,只有那些高产矿坑的矿主还在盈利。但优质矿脉,总是稀缺的,而且莱芜的优质资源,还被朝廷收走。所以当前技术条件下,矿产的潜力已经到了极限。
每年山东的采矿业,能带来三百万贯的税收,是目前的财政支柱之一。
另一个支柱产业,则是港口资源,山东沿海凡是能开港的,都已经开港,形成了登州和胶州两个大港口,这两个大港口是对外的,其他小港口主要对内,向两大港口输送货物,也跟国内其他港口之间进行转口贸易。这些港口的税收,也已经到了极限,每年能提供三百万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