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北元汉臣回归大明

执笔见春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最新章节!

    欧安民完全没有想到。

    大明太孙竟然会这么的卑鄙,直接对他家族进行抄底。

    甚至连他的那两个儿子,都被挖掘了出来。

    家书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全族上下四百余口人,如今已经全数下了大狱。

    如若是他不回大明,那么就只能一直待在监狱之中。

    监狱,那是人待的地方吗。

    当然,现在的欧安民对于大明监狱的印象,还是停留于很久之前,并不知道因为朱英改革的关系,现在的监狱已经没有当年那般骇人了。

    担忧的欧安民,开始四处去询问消息,很是悲哀的发现,这不仅仅是自己,几乎所有的北元汉臣,都遭遇了跟自己一样的境地。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欧安民反而是多了几分庆幸。

    或许是看到别人也这样,所以产生了共鸣。

    难受的时候,看到别人也难受,心里头就舒服多了。

    而在这其中,一名北元汉臣看到家书,竟然变得有些疯癫起来。

    “这不可能,我五岁遭人拐骗,父母不明,如今已过天命之年,这家书上竟然说我还有一母在世。”

    “可笑,可笑至极!

    !哈哈哈哈。

    。”

    “只是,为什么,家书里面说的场景,跟我小时候的梦境那般的相像。”

    “是大明弄出来的骗局,还是说完全的杜撰。”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的母亲,确实还活在这世上?”

    “是孩儿不孝,悔不该不听从母亲的叮嘱,贪玩以至于误了时辰,遭歹人拐骗。”

    “父亲为了寻我,以至于客死他乡,这些,难道都是真的吗。”

    “不行,我必须要去问个清楚。”

    “如果母亲真的还在,我..我..我..呜呜呜呜.....”

    大明强大的户籍系统,想要对一个人究根问底,其实不难,只是看要花费多大的代价而已。

    毕竟在锦衣卫的威压之下,普通的百姓又哪里敢于有所隐瞒。

    而牙人这个行当,碰到锦衣卫基本上不会说有什么反抗的余地,说弄死就弄死了,就是如此的简单。

    虽然过去的时间很长,但记不起来没关系,刑罚会让你慢慢回忆,三岁时候尿床的事情,都要给想起来。

    如此这北元汉臣哪怕是自小失踪,也得给他寻回来。

    这一番操作,着实是把所有的北元汉臣给惊呆了。

    大明玩真的。

    仅仅是当天夜里,就有大量的北元汉臣不辞而别,跟着大明的商队,连夜跑路回归大明。

    他们为北元效力,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这茫茫草原上的风光吗。

    不,自小从中原生活长大的他们,怎么可能会适应草原这颠肺流离的生活,有些事情,只是在权力的掩盖之下,所以才显得没那么重要罢了。

    落叶归根的想法,在当今的世道更为注重,尤其是家族亲人,妻儿子女,尽皆受到威胁的状态下,自己再是富贵,又能有什么意义。

    北元次日早朝的时候,显得有些空空荡荡。

    原本有四十多的北元汉臣,现在仅剩下欧安民在内的寥寥四人。

    并非是来不及走。

    其实昨日家书来的时候,大明商队已经说明了,跟北元皇帝有过商议,可以放心的直接跟着商队离开,不会进行追究。

    也算是君臣之间留的最后一个体面。

    只是包括欧安民在内的四人,还有些别的想法。

    “欧御史,他们全部都走了,为什么你不走呢。”额勒伯克坐在龙椅上,有些奇怪的问道。

    在他的下边,是面色铁青的哈尔台吉。

    哈尔吉台完全没有想到,额勒伯克会瞒着他突然来这么一手,这等于是将他手下的谋臣全部给驱散了一般。

    当初额勒伯克是通过朱元章,给送来的北元。

    而哈尔吉台是最早跟着一起撤退过来的。

    所以跟北元汉臣更为熟悉,关系也是更为亲密。

    于大明生活过的额勒伯克,在最初的时候,是受到北元排斥的,毕竟他是以俘虏的身份回归,还被大明朱元章赐予了侯爵。

    只是从血脉上来说,额勒伯克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北元受到中原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已经跟蒙古人有了根本的区别,是以最后继承北元皇位的人还是额勒伯克。

    额勒伯克之所以极为宠幸浩海达裕这个瓦剌大臣,其实也跟北元汉臣们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在争权夺利上,汉臣们有着极为强大的优势,蒙古大臣相对来说在各方面就要弱上许多。

    哈尔台吉本身还掌控了一部分的军队,加上北元汉臣们的支持,对于额勒伯克的皇位一直有着很大的威胁。

    这次借朱英之手,将这些北元汉臣全部清除出去,其在朝廷里的话语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尔台吉哪怕是心中再是不甘,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欧安民。

    欧安民躬身作揖,而后说道;“臣并非是选择继续留在北元,如今家族遭受巨大困难,臣待在此地心思不宁,再也无法全力为陛下效忠。”

    在说效忠这两个字的时候,欧安民的眼神没有看向额勒伯克,而是望着哈尔台吉。

    这番话听着是跟额勒伯克,实际上是欧安民对哈尔台吉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意思。

    额勒伯克笑着问道:“明明可以昨晚走,你为何偏偏要等到今日的早朝,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吗?”

    “还是说一些什么别的想法。”

    对于额勒伯克的调笑,欧安民并没有过多的在意,而是对着额勒伯克躬身作揖,同时也对哈尔台吉躬身作揖。

    悠然一叹道:“臣出生之际,正值大元一统中华,然那时情况,已然是如病人膏肓。”

    “臣考取功名踏入仕途之后,有心改变当时现状,于御史台任职,竭尽全力想要使得更多人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而江山稳固。”

    “臣这一辈子,吃的是大元官家的饭,做的是大元官家的事,却也只能看着大元王朝分崩离析。”

    “这大元天下,并非是亡自于那朱元章之后,而是大元内部多方争斗,从而导致逐渐空亡。”

    “即便是大元末期,那朱元章也不过只是一方逆贼罢了,于多方反贼之中,也只是个小角色,谁能想到会有今日之盛况。”

    “忆往昔,意难平,臣说这些,并非是想要去谈先前之成败,而是想告诉陛下,大明朱元章也好,大明太孙也好,他们穷尽全力,来调查我等在北元汉臣之情况。”

    “找寻弱点,逼迫我们不得不离开北元,返回大明,不得为北元效劳,其中用意尤为明显,便就是想要剪除北元之羽翼。”

    “我们现在的离开,也会让往后所有想要为北元效劳之汉人,心中平白生出诸多忌惮,大明太孙开此先河,日后诸代君王自然会相竞效彷,将此路堵塞。”

    “陛下当知,曾经强如成吉思汗,也未能攻下宋朝,便是蒙哥也是去世中原,唯一能够取得中原之我大元世祖,也是有了汉人之助力才得以功成。”

    “这日后的北元,臣并不知道会发展到如何地步,今日来朝,只是想告于陛下,万万要提防大明太孙,此人年少有为,白手起家,精通商道,兵道,内政之道,攻心之道。”

    “以大明如此之疆域辽阔,仍然是犹不满足,意欲更辽阔之疆域。”

    “往后北元何去何从,恳请陛下多多思虑。”

    说完,欧安民跪倒在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这便是意味着往后跟北元的关系,将会彻底的断绝。

    他心中很清楚,自己回到大明之后,不可能再有什么得到重用的机会了,不仅会有受到监视,更无法参与朝政之事。

    额勒伯克原本带着戏谑的神情逐渐慢慢收回,从方才欧安民的这一番话语之中,他感受到了真诚。

    不管先前在朝堂之中如何争斗,欧安民的心,是一直向着北元的,也是真真切切的北元忠臣。

    下意识的,额勒伯克望向欧安民四人。

    不仅仅是他们四人,便是那些昨夜已经离开的汉臣们,即便是有着自己的诸多想法,可真要说起来,他们也都算是忠臣了。

    在大元经历过三番五次的崩塌之后,还愿意在跟着待在北元,已然是能够说明一切。

    其实额勒伯克也知道,大明成立之初,对于这些北元汉臣们,都开出了很好的待遇和条件。

    而他们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跟着不断落败,看不到希望的北元。

    从熟悉的中原地区,来到这陌生的草原地区。

    想到这里,额勒伯克不由是轻轻叹息。

    而下首的哈尔台吉,此刻已然是红了眼眶。

    面前的欧安民,虽然没有什么名分之说,但在哈尔台吉看来,这就是自己的老师。

    哈尔台吉从小的教导,就一直是欧安民在负责。

    心中只是短暂迟疑,哈尔台吉未待额勒伯克说话,上前两步,噗通一下就跪在了欧安民的前面。

    “老师,我是第一次这么叫您。”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你会离我而去,我的一生,都一直是您陪在我的身边。”

    “局势如此,大势难改,我也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让老师弃家族不顾。”

    “今日便执弟子礼,为老师践行。”

    “酒来!”

    哈尔台吉几乎是哽咽着说出这一番话。

    还在蒙元时期,欧安民就被任为哈尔台吉的教导,至此一路过来近三十年,两人几乎是一直在一起。

    欧安民没有选择离开,其实跟哈尔台吉有着很大的关系。

    只是在蒙元之中,因为哈尔台吉王爷身份的关系,从地位上来说,是不能够认一个汉人臣子作为老师的。

    因此虽有师徒之实,但一直未有师徒之名。

    在哈尔台吉一声酒来。

    麾下侍卫看向额勒伯克。

    额勒伯克轻轻点头。

    到了这份上,就没有必要说因为这一点小事,而闹得不愉快了。

    “王爷,何..何必如此。”

    欧安民此刻老泪纵横。

    他对于哈尔台吉,比之自己的儿子都要陪伴更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从小看着哈尔台吉长大,在自己的教导中慢慢成长,已然有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情愫在慢慢的产生。

    到了现在,更是难以舍得。

    哈尔台吉双膝挪动,扶住欧安民的双手,认真的看着欧安民道:“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请恕我不能为你养老,但若有任何的事情,我必然会倾其所有来帮助老师。”

    两人原本平日里于额勒伯克面前隐藏的情感,到了这个时候再没有任何的顾忌。

    毕竟欧安民就要走了。

    这时,欧安民忍不住将哈尔台吉拥入怀中,这一刻的心中的情感顿时爆发开来。

    额勒伯克只是看着,并没有说话。

    经过先前欧安民那番话后,他的心中现在有些五味杂陈。

    只不过现实很清晰,即便是知道了,又没有什么改变的意义,从这段时间北元的变化来看,大明太孙的权谋,根本不是他所能够阻挡的。

    在这样的人物面前,即便是强行对抗,最终受到伤害的还只能是自己。

    合作,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放弃北元的汉臣们,看似大明太孙先前没有说得很是重要,但是就这些针对于他们的准备来说,完全可以看出其暗中是做足了准备工作。

    额勒伯克也听说,即便是有一位汉臣算是孤家寡人,大明锦衣卫都把其失踪数十年的父母给寻回来了。

    .....

    北元的汉臣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大明。

    而朱英也很快把这件事刊登于邸报之上。

    当然,朱英并没有在邸报上说出关于自己做的手段和准备,而是讲述自己去到北元谈判的时候,在和北元达成和平盟约的情况下。

    看到这些北元汉臣们多是十年的想念家乡,因此心中极为感动,便就向北元皇帝请求,放归他们回到大明。

    其实这些北元汉臣,个个都算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蒙元时期,竞争可要比现在激烈多了,能够以汉人身份从而进入到北元的朝廷之中,都是个中的佼佼者。

    蒙元可不缺乏狗腿子,本身就有着大量奴隶,单纯的阿谀奉承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有真正的才干,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会破例得到蒙元的看重。

    朱英没有必要去破坏他们的名声,如今的大明也是很缺乏人才,全国官府各个岗位空缺的太多了。

    太多太多的人,连识字都不行,哪怕是大力的进行教育的普及,也不是说短短一两年之内能够看到成效。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至少要在八九年后,才能真正的孕育出新生一代的大明才子。

    而在这个期间,大明的各方面变化也是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基础文学的开展,人才永远都不会嫌多。

    北元汉臣的全部回归,也给大明上下增加了很大权威。

    虽然邸报上没有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但稍微懂得一点情况的,都知道事情的根源没那么简单。

    也算是有一个很好的震慑,让一些妄图怀有颠覆大明之心的人,心下戚戚。

    就现在大明的整体形势来说,几乎是一片晴好。

    在减少北元的威胁之后,草原上零星的部族,根本无法维持对大明的对抗。

    其中以玉米饲料对于草原尤为珍贵。

    为什么说大明难以饲养大量战马,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草原的牧草。

    战马所需要的精饲料,先前大明这边无法得到。

    牧草又不是说能够很好种植,所以大明马少已经成了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

    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少骑兵。

    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有了玉米作为精饲料之后,对于战马的饲养就变得简单了许多,边关这边已经开启大量养马。

    各种马场纷纷开设,大量的玉米饲料也在朝着边关进行一个堆积。

    由于对玉米饲料的缺乏,现在百姓都不怎么吃玉米了,全部都是供给边关作为养马之用。

    且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玉米的价格也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攀升。

    整个西北地区,开始大面积的种植玉米,谁都知道现在的玉米是多么的紧俏。

    ......

    大明,乾清宫。

    “这三个月的时间,大孙你做得很好。”

    “和北元达成和平盟约,对其进行一个商品的供给,那么现在的草原上,那些蒙古人就会孕育大量的孩子。”

    “本身草原就不够他们生活,这样他们对于我们大明的依赖性,将会越来越厉害。”

    “火器的发展不能听,不管是新的火铳,还是各类火炮,都要多多注重起来。”

    “有了更好的火器,就不怕这些蒙古人冲关,再把握住他们的生活所需,以后草原就只能是我们的助力。”

    “倒是你先前跟咱说的,那个借兵,是个什么意思?”

    朱元章笑得非常开心,大孙这里可算是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

    从目前来看,北元的各方面威胁程度,已经是缩到最小方面了。

    即便是在贸易上,大明商会这头还是有一些利润的,加上边关税务,在贸易的同时还赚了不少钱财。

    这几年天气越发冷了,草原的皮毛一直都是大明这边的畅销货。

    只是借兵这个事情,让朱元章并非是很清楚。

    朱英笑着说道:“爷爷,我说的是雇佣兵,并非是借兵。”

    “这里头的区别很大。”

    “我心目中的雇佣兵,是北元以十数人,顶多是数十人为一队,单独在各方面进行一个雇佣,而并非是有所统帅。”

    “他们之间的合作,主要是跟咱们民间的商会,家族之间。”

    朱英对这里头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述。

    朱元章听完之后哑然失笑:“你绕了一大半个圈子,咱都被你弄湖涂了。”

    “说到底,这不就是护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