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有书友想了解北宋官职体系,说是看得头晕,不过北宋官职体系过于复杂,据统计有一万一千多个,这里只能简单地说一说。而且只说文官体系。
北宋元丰改制之前,官职复杂,我们不扯机构任职,就文官来说,分九品正从上下三十阶。因为正一品欠缺,所以一共二十九阶。
然后又分散官阶,正官阶,差遣,勋官阶,和特赐荣誉。
比如苏油,从渭州回京,官职全称是中书舍人,宝文阁侍制,银青光禄大夫,护军,判三司胄案,兼判将作监,翰林侍讲,赐紫,佩金鱼袋臣。
其中中书舍人,本来是起草诏令的官职,但是在宋代这个官职不任职,由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就是个空头衔,叫贴职。
宝文阁侍制同样是贴职,不过来自另外一套系统,叫馆阁,就是大家常常听说的大学士,学士,到侍制。
这一套官阶非常清贵,是皇帝侍从体系,就是秘书。最高的叫昭文馆大学士,只能是宰相充任,其次是史馆兼修国史,只能是次相,然后是集贤殿大学士,只能是末相担任。
还有宰相在宋朝只是个便称,正式名称都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靠这个学士头衔区分等级。
而副相的名称,叫参政政事。
重要的宗室和宗亲成员,也能挂这个职,一般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称为使相,比如曹国舅。
再往下,就是阁名,每个皇帝一个,龙图阁阁主是太宗,天章阁是真宗,宝文阁是仁宗,英宗。每个阁,对应的职务又有学士,直学士,侍制,直阁。
侍制以上,叫侍从官,就是皇帝身边的人,苏油就是从直宝文阁,混到了宝文阁侍制,之后如果不贬,会升为直学士。
但是宋朝除了龙图阁,以先帝馆阁为贵,所以苏油要升直学士,那就不能再在宝文阁位置上呆了。
馆阁是论资历的,基本上只能慢慢熬,而且起步基本是科举前三以及制科出身。
然后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东西,和翰林那一套体系是分开的,翰林学士,枢密学士,又是另一套东西,是实务。
还有一套殿学士,是给宰执离任或外任用的,比如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和大学士。
银青光禄大夫,是散官,散官体系从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到从九品将仕郎。
这个因为苏油不停外任,而且不断升职,因此跳得很快,离最高的从一品,中间还隔着特进,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书写到现在,苏油已经再此升级到金紫光禄大夫了。
护军是勋官,这个系统,从一转从七品武骑尉,到最高十二转正二品上柱国。
当然这是文官的勋官体系,武官是没有的,但是这些称谓有的确都是五代前武官名,而且品级贼高,这就是苏油拿去气人家种诂的原因。
差不多说完了,有了以上的那些,就可以确定品服。
但是有些特例,就是最后那个赐了。
宋代规定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如果正官阶不及三品,但是其余比如勋官,散官达到了,也可以穿紫袍,这就需要皇帝特旨,叫“赐”。
赐紫袍是何佩金鱼袋必然搭配的,所以不会有单独赐紫的说法,那是给和尚的,对于文官,肯定是赐紫金鱼袋连在一起说。
不知道大家看了有没有更昏,估计赵顼也昏,所以接下来过不了几年,就会元丰改制,施行另外一套体系了。
对了,刚刚说的这些,只是朝升官,就是俗话说的京官,知县知州那些,又是另一套了。
苏油回京后的官职,有几个不在上面说的那些里,除了胄案和将作的正式差遣,还有翰林侍讲和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为了给宰相班子出谋划策的职位,是当时的参知政事老张老赵给弄的,翰林侍讲是因为蜀学有独到之处,皇帝有时候要听他和王安石司马光辩论,为了兼听则明给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