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游历

淡墨青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

    大庭广众之下,杀人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几个来闹事的举人当然也考虑过和记的反应。

    只要不动手和没有性命之忧,闹一下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在今天这样微妙的时刻,傍晚之前,这几人的名声就会在整个京城传扬开。

    有人会厌恶他们乱出风头,但肯定有相当多的大佬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并且会给他们进入核心圈子的机会。

    人生难得几回博,几位举人在来此之前已经衡量过利弊了。

    “在下是河间府举子王立志。”

    “在下河南睢州举子李梦辰。”

    不等和记的人有所反应,几个举子开始纷纷自报家门。

    李梦辰报了自己籍贯和姓名后,又慷慨激昂的道:“我辈此来并不是要与和记为难,和记是大商家,且张大人也曾多行善事,我辈岂能不知好歹,只是凤磐公的子孙如果对大明有觊觎不臣之心,是不是对得起今日的这两个牌匾?公道自在人心……”

    李国宾强压着火,说道:“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我们东主何曾对大明有什么不臣之心。”

    “原来没有!”王正志上前一步,盯着李国宾道:“你是李国宾,也是京师知名的人物,你敢替你家大人在这里画个押,起个誓?”

    四周人群轰闹起来,大半的人都觉得举子有点咄咄逼人,但也有人觉得有道理。

    既然不会不臣,没有觊觎大明之心,那就起个誓又怎样?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连起誓都不敢,你敢相信他们真的是大明的忠臣孝子?

    这一下,李国宾等人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

    “老李这一次接话接的蠢透了。”王发祥在里屋皱眉道:“他一向和权贵勋戚打交道,没见过这种滚刀肉。”

    “到你出场了。”刘吉也摇了摇头。

    人群之中,周奎也大为摇头,李国宾看来真的是达官显贵们的座中客太久了,应付的有点太天真,说话有点儿叫人抓把柄了。

    与周奎想法相同的人也大有人在,一个二十来岁的秀才也在大摇其头。

    周奎看到了,笑道:“相公摇头做甚?”

    那个秀才哈哈一笑,说道:“老兄为什么摇头,弟就为什么摇头。”

    “眼前之局何解呢?”

    “难,难!”

    秀才一看就是相当机敏善权变的人物,两眼中炯炯有神,尽管看眼前这场大戏看的津津有味,他的眼神仍然不断的瞟向四周,显然是在观察人群,研判所有人的表情和心理演变。

    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周奎在正阳门这里相面十几年,经历的人多了,一个人严格来说是很容易看出高低深浅的。

    勋贵子弟从长相,皮肤,衣着打扮,带的饰物,还有举手投足就能看出教养脾气,然后说对胃口的话,很容易受到赏赐。

    官员家的子弟气质更特别一些,也一眼看的出来。

    普通的百姓,家里有什么样的急事,周奎一眼扫过去就能蒙个出七七八八,然后顺口一哄骗,准管叫人掏钱出来。

    至于眼前这个秀才,一看就知道是极为聪明的人,聪明是很宽泛的说法,但大抵从人的面部表情,眼神,还有谈吐,当然还有衣着和仪表能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

    一个胖子,两眼黯淡无神,胸前还有油腻,这种人可能有聪明的,但多半缺乏观察力和把握细节的能力,同时缺乏毅力。

    这样的人能聪明到哪里去?

    秀才按着一柄相当不错的宝剑,剑穗打理的相当光滑柔顺,身形中等,看起来相当匀称,手上有茧痕,说明是真的练过刀剑或弓箭骑马。

    宝蓝色的绸衫整洁平滑,整个人给人一种相当好的感觉。

    加上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两眼眼神的灵动,谈吐的风趣,这样的人给人一种精明外露又亲切和善,不那么咄咄逼人,所以周奎判定这人不仅聪明,而且久跑江湖,是一个人精。

    “怎么难法?”

    “如果在他们过来之前,想办法解决,送钱或是给一些压力。”秀才皱眉道:“那这事还有办法。现在闹成这样,大家都要脸面下台,这几人不把事闹到不可收拾是不可能离开的。求名嘛,闹的越大越好。和记这边,一招失就是步步错,落了后手,想解决这事,怕也真是有些为难了。现在这境况,要是我也只能叫五城兵马司把两端封锁,不叫更多的人过来。这样的天气,站着不动就是一身汗,时间久了,几个老爷累了,自然就偃旗息鼓了。”

    “这确实也是办法,就是有些太憋气了。”

    秀才无所谓的道:“自己个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只能自己承受后果了。”

    周奎赞道:“相公说的明白,和记一直是有办法的,坊间有什么事都能提前知道。眼下这事,是几个举人突如其来,这事还真的是没有办法提前知道。至于相公,我看你明年定然高中。”

    明年就是天启七年,也是乡试年,去年是会试年,隔一年是乡试年,再隔一年又是会试年,如果没有什么突发的情况,科举就是这样不断的轮回转换着。

    “在下出门游历,夏末回家,天冷好读书,明年秋闱还早,但愿如老兄所言吧。”

    “游历这么久?”周奎笑道:“看来相公对明年乡试不怎么放在心上啊。”

    “在下倒确实受过一些朋友的抬爱,但有谁敢对乡试掉以轻心?游历北方各处,不过是心中忧急,在家也读不好书的原故啊。”

    周奎会意点头,看来这个秀才相公也是一个相当机敏的人物。这样的人对接触到的消息接收消化的很快,他们会感觉到一种危机感,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主要就是为了梳理脉落,确定自己心中所思。

    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走在风口浪尖上,将来很可能是一个出名的人物。

    “相公四处游历,有何所见?”

    “将骄兵堕,军纪败坏。官如狼,吏如虎,天灾频繁,民不聊生。”

    周奎一滞,他的见识虽广,但毕竟见识不深,也没有到北方的军镇各边境地方走过看过。眼前这书生可是游历过蓟镇宣府地方,碍于时间和资金,他没有办法到大同和陕西甘肃等地走一走。

    这个书生其实是仰慕前贤,孙承宗身为大学士督师,镇辽期间寸土未失,并且使虏骑数年未越境一步。

    这个成绩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孙承宗的威名震慑住了后金,就算大明是纸老虎,在当时有名臣,重将,重兵的情形下,努儿哈赤不会贸然到辽西来冒险。

    孙承宗其实也算是侥幸保住了令名,如果天启六年年初是他在的时候面临后金主力大军的攻击,各将可能不会有意不打,但其实敢不敢打,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这般严重么?”周奎心有不甘的问道。

    秀才摇头一笑,说道:“比在下说的要严重的多。”

    “受教了。”这时周奎看到王发祥出来了,当下拱了拱手,又把注意力放在和记商行的门口去了。

    那个秀才也不以为意,他也是来看和记怎么处理这事,对明年的乡试他没有说实话,乡试其实他还是有把握的。

    北方的文教原本就远远不如南方,象是浙江和南直隶的一些地方,乡试人数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已经是成名的名士了,比如当年的徐渭徐文长,那是何等的大才人物。结果就被乡试给涮了一生,不管怎样都迈不过那道坎。

    能在江浙过乡试关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精英中的精英。明清之际,中国的精华核心部份其实是有北往南转移着,不管是经济重心还是文化,其实都在由北及南。从进士榜到状元榜,浙江和南直隶,也就是江南,还有福建这三个省遥遥领先,江西原本也很牛,在明清时逐渐落后了,但仍然是科举最重要的大省份之一。

    在这些地方想出头,那是难之又难了。

    但在这个秀才所在的河南,北人中的精英实在相对有限,乡试时的竟争对手是什么水准,这个秀才也相当的清楚。

    他十几岁时就饱览群书,能够出口成章,被家乡的人誉为名士,二十岁左右就中了秀才,这也相当的不容易了,至于乡试,也未觉得如何之难。

    乡试是要考的,中了举人之后好处多多,可以守住家业不被小人觊觎。秀才的家族是从外地后迁过去的,在此时的中国这种外来户最容易被人欺负。

    其实就是几百年后也一样,一个村落如果只有一个大姓,那些杂姓小姓,特别是迁入时间不久的肯定是最受欺负的。

    有什么脏活累活,肯定优先派给这些外来小姓,不服?不服你可以走啊。

    所以宗族在几百年后仍然有一定的活力,并非由来无因。

    中了举人的家族,最少是有自保之力了,要比生员强出许多。

    至于中了举人后是不是要继续考进士,这个秀才还没有想好。

    表面来看,大明尚且稳固,但秀才认为大明已经是危如累卵,随时可能因为某件事情没有做好就轰然倒下。

    他游历了几十个州县,到处看到的都是饥荒和贫困,士兵们都领不到充足的粮饷而满腹怨言,百姓更是已经挣扎在生死线上了,很多地方是官府倡导大户救济,也有朝廷的赈济粮,虽然不足但勉强可以果腹。

    到了夏天时人们可选择的吃食多了,并且夏秋时农活多,地方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就秀才眼中所见,大明真的是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就象是一堆干柴已经越堆越高,一旦有一天火星落下去,就会燃烧起冲天大火。

    一般这样的乱世从爆发到尘埃底定总得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秀才还不到三十,感觉自己还可以从容乡居,养望观察,一旦确定谁有鼎定新朝的希望,那时候再谈投效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