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节 贸易拓展见成效(1)

狂人阿Q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xsw.com,最快更新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

    福建的天越来越热,春茶的收获季节也渐渐过去了,停留在福建各港口采购茶叶的各国商船越来越少,有的商船嗅觉敏锐,早早关注到了信息,摸索着航道抵达了福建各个港口,在这个刚刚开关的地区收获颇丰,吃到了第一口蛋糕,有的则慢了几拍,在广州市场上碰一鼻子灰后,才知道今年福建的茶叶确实只能在福建买到,后知后觉的摸到福建,却发现茶市已经结束,只能两手空空。

    在稀稀落落的厦门港口,一只二十艘船只组成的舰队依次驶出,头舰已经驶入了外海,尾舰才刚刚离开厦门港口。

    这只舰队全部由老闸船组成,现在整个中国海域,装备老闸船规模最大的,不是澳门的葡萄牙人,而是周琅水师。

    厦门人对周琅舰队进出港口,已经见怪不怪,这个春天,周琅舰队这样编队驶出港口,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由于今年福建刚刚开港,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没有做好准备,要么是没注意到周琅在澳门和广州发布的信息,要么是不熟悉航道,不敢贸然北上,大多数洋人的商船依然按照习惯去了广州贸易。

    可他们在广州今年很难买到茶叶,倒不是周琅有意为之,只是周琅占据了武夷山之后,间接的切断了陆路运茶商道,逼迫福建茶商们只能走水路进入福建各港口出售茶叶,还好这条水道,魏连理已经趟开了。

    来福建的洋商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已经让西方驶往东方的商船数量大大减少,今年去广东贸易的商船也减少了。

    各种情况下综合起来,导致交易量变小,但魏连理主持的连利行为广大茶商做了保底,无限制的收购福建茶商的茶叶。

    最后被洋人们买走的茶叶只有八万担,但连利行包买下来的茶叶,却多达十万担。

    十八万担的总交易量,比这些年福建茶叶输入广州平均每年二十万担以上的数量,降低了两万担,在战争的影响下,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难得了。相信西方商船都知道了福建开港的消息,加上福建运茶水道更加便利的优势,明年的茶叶贸易一定可以大幅度增长。

    八万担茶叶被洋人运走了,其中五万担还是跟周琅合作最为紧密的东印度公司采购的,双方的结盟协议已经签署,控制了整个福建的周琅,已经拥有了跟东印度公司合作的资本,现在双方的合作,已经谈不上谁更占便宜了,因为周琅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迅速从蚂蚁膨胀到跟东印度公司一样的大象了。

    两头大象结盟之后,互相都得到了便利。东印度公司成功在这个新开港的省份,采购到了数量最多的畅销商品,周琅则组建了舰队,运输着茶叶,前往印度贸易。那只运输茶叶的舰队,也是二十艘,跟今天出港的舰队规模一样大。

    十万担茶叶,不过五千吨,一支二十艘船的舰队,足够将其全部送到印度。周琅的舰船都是大型武装商船,载重都在五百吨上下,刨去武器装备和必要的航海物资占用的吨位,一艘船能装载三百吨以上的货物,所以二十艘船并不是全部运输茶叶的。

    其中有三艘船,装载着上百种不同种类的商品,全都是福建能采购到的各种工艺品,这些只是去试销的样品。送去的试销的商品,也不是随便选购的,而是有针对性的。之前咨询了东印度公司的经验,他们知道什么产品在印度有销路。

    根据东印度公司提供的情报,中国商品在印度最有市场的,还是丝织品。虽然印度也有自己的桑蚕产业,而且规模可观,甚至在中国丝织品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印度是国际丝织品市场的最大供应商。

    但在这个时代,中国的丝织品质量依然是全球翘楚。印度自己生产的丝织品,由于印度蚕种丝质发黄,色泽上就输了中国江浙一带的白丝一筹。

    论生丝质量,中国是世界第一。欧洲直到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意大利、法国才培育出了能跟中国生丝相媲美的蚕种。日本要到20世纪,才在质量上超越了中国。

    中国生丝,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华中丝,尤其是湖州一带的辑里湖丝,色泽白亮温润,堪称宝气。中国其他地方的生丝都比不上,比如广东为代表的华南丝是淡黄色。日本丝是灰白色,印度丝则是黄色。在国际市场上,生丝以华中丝最好,东洋丝次之,华南丝又次之,印度丝最次。直到20世纪初,意大利生丝才超过华中丝,比如1918年在纽约市场上,意大利丝一公斤可以卖到4.18美元,华中丝4.12美元,东洋丝3.66美元,华南丝3.18美元。

    在前工业时代,中国不但拥有质量最好的生丝原料,丝织技术也是全世界最好的。用江南丝织出来的平纹绸,就已经是欧洲市场上的畅销品和高档货。而那些由江宁织造、苏州制造、杭州制造等官办作坊生产出来的专门上贡宫廷的云锦、宋锦等丝织品,在中国本身就是顶级产品,偶尔流入外国市场,都是被各国王室垄断的。

    周琅也弄不来这些顶级丝织品,福建的丝织产业并不发达,明代时候,福建受益于对外贸易,福州等地,织绸作坊雇佣的工人达到几万人。出产的织绵、纱罗、丝绒、丝缎、潞绸、妆花等,畅销国内外。当时在中国丝织工业中还算占有一席之地,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革新,比如该机。弘治年间(1488—1505年)福建一个名叫林洪的丝织工人,把用五层丝织制的织品改成四层丝,织出比过去细薄实用的新品种,称做“改机”。

    到了清代,尤其是一口通商之后,福建失去了对外贸易的推动,丝织业中心迅速南上北下,江南是当之无愧的老牌丝织中心,不靠国外市场也有立足之地,广东则依托对外贸易,迅速取代了福建曾经的地位。

    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建的丝织工业虽然凋落,可依然有一些丝织作坊存在,为本地人生产本地特色的丝织品。

    周琅就采购了一些福建本地丝织品,织绵、纱罗、丝绒、丝缎、潞绸、妆花等丝织品都有采购,尤其是妆化织品,具有中国特有,印度人并不掌握这种技术。周琅采购了,妆花纱、妆花云纱、妆花补纱、妆花缎、织金妆花缎、妆花绢、织金妆花绢、妆花䌷、妆花潞䌷、妆花罗、织金妆花罗、妆花改机、妆花丝布、织金妆花丝布、妆花云布、妆花焦布、妆花锦等十七种妆化织品。

    除了这些原料布外,还有一些丝织工艺品,比如绸扇、锦扇,一些绣品等等。

    丝织品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特色的工艺品,但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因为工艺上,即比不上广州产品,也未必比得上印度本地产品。

    中国和印度,同为两个规模巨大的农业国家,都有着摧残的手工业,乾隆可以对马嘎尔尼说中国什么都有不需要贸易,其实印度人也可以这么说。两国各自都有门类齐全的手工业,让欧洲国家的产品在两国市场上,一般都会遇到相同,但质量更好的产品的竞争,即便没有同类产品,也一定能找到近似的替代品。英国人在被自己占领的印度领土范围内,现在都无法向印度人大批量出售英国货。更何况周琅了。

    所以东印度公司不看好周琅在印度的贸易前景,他们更多是建议周琅采购更多欧洲需求的产品送到印度,然后由东印度公司转口欧洲。

    但周琅计划中,拓展开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农业大国之间的直接贸易,应该具有潜力,哪怕贸易活跃程度只有欧洲国家之间的十分之一,那对于双方加起来六亿以上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大的难以想象的市场。

    所以周琅坚持采购这些货物,然后去印度试销。运到印度后,首先会向印度商人推销,如果返航前还没有销售出去,则委托东印度公司代销,最后的销售情况,英国东印度公司会反馈给周琅。

    这是双方商业结盟后的合作内容之一,互相帮助销售商品,以及共享商业情报。

    同样的,东印度公司运到中国出售的欧洲和印度商品,如果销售不完,也可以交给周琅代销,代销的数据最后会反馈给东印度公司,让他们可以针对性的对贸易品类调整。

    除了向印度派遣了舰队,周琅还向日本、暹罗都派去了舰队。

    日本手工业也相对发达,在欧洲人眼里,日本也是一个手工业大国,日本国名Japan,英文本意就是漆器的意思,就跟中国国名China,英文中本意是瓷器。日本的手工业门类也相对齐全,该有的都有了,可奇怪的是,日本却一直都是中国手工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